導讀:今天農歷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掃房子、吃餃子、迎財神,都是這一天的傳統年俗。新的一年,祝你鴻運當頭,財源滾滾來!今天是農歷正月初五,...
今天農歷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掃房子、吃餃子、迎財神,都是這一天的傳統年俗。新的一年,祝你鴻運當頭,財源滾滾來!
今天是農歷正月初五,在傳統年俗中,今天是接財神的日子。大年初一關門的大小店鋪,會在今天開市,意在招財進寶。由此可見,今日見面最佳問候語:恭喜發財!
大年初五,俗稱“破五”,也稱“送年”。春節期間的很多禁忌,一過初五就可以解除。今天,是個迎福納祥的好日子——
“破五”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舊時,從除夕至初五,期間有許許多多的規矩和禁忌需要百姓遵守,到了初五,上述禁忌才可以打破,因此,有了“破五”之稱。
由于地域不同,節日習俗也有差異。在我國一些地方在初五之前不準動尺剪做針線活,還不準生米、生面和生菜下鍋,過了這天都不再忌諱。
送窮神
因為窮神逢五必破,到了正月初五,會被乖乖送走。這一天,人們要早早起床打掃衛生,將幾天來積攢的垃圾統統掃干凈送走。有的地方要一邊向外掃地一邊放鞭炮,表示將一切不吉利、不如意的東西都趕出去。
也有說法稱,在民間,人們會在正月初五日“送五窮”,即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而唐代韓愈即有《送窮文》,并將“五窮”稱為“五鬼”。
送窮的方式也繽紛多彩,在陜西等地,人們在鍋中爆炒麻豆,發出砰裂響聲,求得將壞運氣崩走。人們還要吃得特別飽,稱之為“填窮坑”。而在天津等地包餃子,要剁得案板叮當響,讓鄰居們都聽見,稱之為“剁小人”。
接財神
我國古人認為,正月初五這天為“財神生日”,我國南方在這天祭財神。按照舊俗,春節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初一起就關張了,而到了正月初五這天,家家又都重新開張了。大家聞雞鳴即起,放鞭炮,在招幌上掛紅布,共喝財神酒。祭品中必須有一條大鯉魚,“鯉”為“利”的諧音,故稱該魚為“元寶魚”。
民間還傳說,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凡接財神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與“余”諧音,討個吉利。因此,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鞭炮,點煙花,向財神表示歡迎。
開集市
在正月初五這天,人們還會選擇在這一天開市。舊俗以正月初五為財神的生日,認為選擇這一天開市必將招財進寶,財源滾滾。在我國古代廣泛流行的正月開市習俗,反映了我國古人普遍希望辭舊迎新,迎接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吃餃子
大年初五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有一種說法是,從初一到初五幾天之內禁忌較多,人們不可“輕舉妄動”,一過初五,就基本上過了年禧,不再禁諱了,所以要吃餃子祝賀。而魯西南地區初五這天普遍中午吃水餃,也可以吃面條,有“初五吃頓面,一畝打一石”的說法。
吃年糕
南方吃年糕的習俗,和北方吃餃子類似,在很多傳統節日里,都會吃年糕。而正月初五吃年糕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年糕和“年高”是諧音,吃年糕寓意著“年年高”, 一年比一年富有。另外一方面,年糕吃起來比較粘牙,在這一天吃年糕,有粘住“小人”嘴的說法,寓意新的一年里,能夠遠離小人。
古代年輕人有哪些求財“花樣”?
與當代年輕人有何異同?
據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學研究所研究員張勃介紹,古今對年輕人的年齡界定不同,針對古代年輕人求財方式的記載也較少。但人們仍可從古今求財方式的對比中,看到風俗習慣的延續和變化。
在江蘇蘇州,接路頭(即迎五路財神)時要在客堂正中掛上財神畫軸,前面放酒盅五只、筷子五雙,以及“五干”“五濕”的供品,此外,還要加四碗四碟,中間放“三牲盤”:金雞兩只、五花肋肉一方,活鰱、鯧魚各一條。雞要縛成元寶狀,口銜青蔥;魚上壓一把菜刀。商家也于初五左右開市,祭祀財神,并招人飲酒,叫“接路頭”。浙江嘉興也有正月初五接路頭的習慣,人們這一天早起虔誠供神,叫做“乞利市”。
山東膠東一帶的商家在正月初五吃水餃有特定講究,這天的水餃要故意下破幾個,掌柜的在廚房外高聲問:“伙計,元寶掙了沒有?”伙計則高聲回答:“掙啦!”以此圖吉利。而且吃水餃以大蒜做調料時,不許說吃蒜,要說吃“義合菜”。
以上只是正月初五這一天部分地區舊時的風俗習慣。當代年輕人在方式上有所簡化,但也有一定傳承,比如在正月初五去寺院上香祈福、吃特定食物、在家中擺特定物件等。人們通過這些方式憧憬未來的美好生活,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打氣”。
上一篇:財神紅包秒空月老紅包無人領 月老祠前無人問津財神廟前長跪不起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