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話人間4月1日消息,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近日多位新能源車主反映自己無法續保,理由是車型拒保。除了車型拒保因素外,續保的次新車拒保也較...
話人間4月1日消息,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近日多位新能源車主反映自己無法續保,理由是“車型拒保”。除了“車型拒保”因素外,續保的次新車拒保也較多,其中行駛里程超過2萬公里成為一大拒保理由。
報道稱,在上海地區,新能源車一年跑2萬公里以上的情況大概率會被大公司拒保,而少數小公司雖然能承保,但保費非常高。此外,一些地區的保險公司對行駛里程也采取了“一刀切”的拒保策略,將拒保門檻定在一年3萬公里。
話人間注意到,一位威馬車主出示的保單報價顯示,包含交強險、新能源汽車損失險、新能源汽車第三者責任險、新能源汽車車上人員責任保險(司機)、新能源汽車車上人員責任保險(乘客)等內容,以及道路救援、代為送檢、代為駕駛服務等附加服務在內,而這家財險公司給出的報價超過了1萬元。
一位比亞迪車主張先生由于跨區上班路途遠,一年跑了4萬多公里,續保時接連被多家保險公司拒保。一位車險從業人員表示,張先生這種情況是被保險公司視為營運車了,比如在上海地區,新能源車險一年跑2萬公里以上大概率會被大公司拒保。
為解決這一問題,業內建議區分風險,由網約車平臺負擔部分保費。同時,推出多元化定價策略,例如按天、按里程計費,以及針對特殊場景(如網約車)的保險產品。這樣可以讓低風險用戶保費更低,高風險用戶有更多產品可選,既解決了保費與風險對應的問題,又不會造成社會問題,讓保費更加可負擔。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