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花10元就可以讓照片上原本靜態的人開心地笑起來;花50元就能讓照片上的人開口說話;花100元就能還原照片中人物的聲音……在音樂人包小柏利用A...
花10元就可以讓照片上原本靜態的人開心地笑起來;花50元就能讓照片上的人開口說話;花100元就能還原照片中人物的聲音……
在音樂人包小柏利用AI技術“復活”因病去世的女兒后,有網友“復活”了李玟、高以翔、喬任梁等已逝明星,由此引發一系列關于倫理、法律等問題的討論,“AI復活”也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清明節前夕,早已嗅到商機的商家們,紛紛推出“AI復活”業務。話人間記者在一些電商平臺發現,只需要一張正臉照片,花費數十元至數千元不等,就能讓逝者行動乃至開口說話等。
業內人士于浩認為,用AI技術復刻逝者生前的形象、聲音等,可以稱為“AI數字人”。它對逝者親人能起到一定的哀傷療愈作用,不過需要專業的心理咨詢團隊引導,才能達到科技向善的效果。消費者選擇為逝者做“AI數字人”時,由于涉及隱私數據安全,建議盡量找專業企業制作。
只需50元就能讓逝者“說話”
今年初,知名音樂人包小柏“AI復活”已經病逝的女兒。“女兒”可以與人互動交流,還在媽媽生日時為她唱了一首生日歌。網友們為之感動的同時,也有部分網友并不認同這一做法:“已經快要撫平的傷口,又要重新再痛一次。人總要面對現實,不能活在虛幻的世界里。”
之后,一些網絡博主為了獲取流量,擅自用AI技術“復活”李玟、高以翔、喬任梁等已逝明星,吸引了大批粉絲關注。喬任梁的父親表示,對于這樣的視頻“不能接受,感到不舒適,希望對方盡快下架”;李玟的母親則委托律師發表聲明,稱此舉給家人帶來了二次傷害,要求商家7天內下架侵權內容。一系列關于倫理、法律等問題的討論,將“AI復活”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事實上,“AI復活”明星,是部分商家引流的噱頭。有商家趁著清明時節,專門推出“AI復活”逝者業務。
在電商平臺,話人間記者以“AI復活”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出現多個店鋪鏈接,頁面價格多在10元至50元之間,且基本以老年人的照片為封面,照片上還標注著“懷念親人”“照片開口說話”等文字。
記者咨詢了幾家成交量靠前的店鋪。一家店鋪的客服介紹,只需要提供一張正臉照片,人物動起來不說話收費50元,時長13秒。若需要說話,則按時長收費,1秒10元,150元起步。該客服還表示,他們目前無法模擬逝者的聲音,不過可以提供配音,或由商家用普通話配音。“不做人臉識別,涉及眨眼、搖頭、點頭、張嘴等動作均不做。只做老人,只做去世懷念。”商品詳情頁面寫道。
另一家店鋪的客服則直接要求客戶添加微信,并發送“復活”所需的照片、視頻等相關材料。
還有一家店鋪向記者提供了6種選擇:照片動態收費10元,基礎AI語音套餐50元,親人聲音克隆普通話套餐100元,方言套餐398元,獨家訂制1999元。“我們只給逝者做服務,還有別的引流渠道,主推398元的產品,最近咨詢的人很多。”該客服說。
“復活”效果如何?記者花費50元,用自己的照片進行了體驗。不到一個小時,客服便發來一段17秒的視頻,自己邊微微擺頭邊說話,顯得比較僵硬。
在社交平臺,也有不少人做起“AI復活”的買賣。記者隨機詢問了2位商家,他們主推88元的基礎套餐,稱還原度可達80%至90%。
“AI數字人”可用于心理疏導
“這不能叫‘復活’,它離‘復活’還有很遠。”浙江云家族科技有限公司CEO于浩告訴話人間記者,用AI技術復刻逝者生前的形象、聲音等,稱為“AI數字人”更合適。
于浩曾在殯葬行業工作。他認為,傳統殯葬行業主要提供物理設施服務,缺少精神陪伴和文化傳承。直到投入數字生命服務后,他發現科技可以拓展生命服務的維度,提供更有溫度的人文服務。
“給逝者做‘AI數字人’,對于一些特殊的用戶群體,可以起到一定的哀傷療愈作用,也是一種更好的緬懷方式。通過記憶上傳,‘AI數字人’保留了一個人一生的珍貴記憶,相當于我們的人生備份。”于浩說,隨著AI技術的發展,“AI數字人”可以產生情感寄托的效果,加上不少人已經接受chatGPT等AI軟件,又有包小柏等人的明星效應,清明節前夕,他的公司接到了近100個做“AI數字人”的訂單。
于浩介紹,這些訂單中,給逝者做“AI數字人”的訂單僅占三分之一。“我們有一個專門做哀傷療愈的心理咨詢專家團隊,他們負責打造‘AI數字人’哀傷療愈的邏輯,通過還原逝者的形象和聲音,用心理治療的方式給逝者的親人做心理疏導,實現科技向善。”于浩說,“因為效果逼真,‘AI數字人’能讓逝者的親屬產生情感寄托,如果使用得當,確實能幫助他們盡快走出悲傷。不過,這需要專業的心理咨詢團隊引導,不然很危險。”
余下的三分之二訂單,有子女給在世的父母做“AI數字人”,也有客戶給自己做“AI數字人”。兩三個月前,一位顧客告訴于浩,她的父親估計只能再活2年,她希望通過“AI數字人”留住父親逐漸衰退的記憶。
于浩也注意到關于“AI數字人”的種種爭議。“如果是給逝者做,我們需要其近親屬的授權以及他們的關系證明;如果是給自己做,則需要通過人臉識別驗證是本人。對于采集的個人數據,我們會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加密和保護,還會尋求和相關政府部門合作。”于浩說。
制作“AI數字人”的過程中,會涉及大量個人隱私數據。于浩提醒消費者,為了安全起見,建議盡量找專業公司制作。
“AI復活”的法律邊界在哪里
“如果逝者的近親屬通過‘AI復活’方式對逝者進行追思,在法律上沒有問題。”浙江理工大學數據法治研究院副院長郭兵接受話人間記者采訪時表示,“但是,一些人沒有經過逝者近親屬等權利人的同意,隨意使用逝者的個人信息進行‘AI復活’或制作‘AI數字人’,涉嫌侵犯人格權。”
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介紹,根據《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四條規定,逝者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隱私、遺體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逝者沒有配偶、子女且父母已經死亡的,其他近親屬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因此,沒有經過逝者親屬等許可,擅自使用AI技術“復活”逝者,并通過視頻等方式傳播,是違法行為。
付建認為,“AI復活”既揭示了科技的進步,也涉及倫理、法律等問題,需要劃清邊界。“完善相應法律法規的同時,還要建立倫理審查機制,確保‘AI復活’‘AI數字人’產業的發展符合倫理標準,不侵犯人類尊嚴,不造成社會傷害。”付建說。
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王輝介紹,《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規定:“深度合成服務提供者和技術支持者提供人臉、人聲等生物識別信息編輯功能的,應當提示深度合成服務使用者依法告知被編輯的個人,并取得其單獨同意。”因此,使用深度合成服務時,需要取得被編輯人的同意;如果被編輯人是逝者,應當取得具備義務保護逝者肖像權益的親屬的同意。此外,深度合成服務提供者和技術支持者應當加強訓練數據管理,采取必要措施保障訓練數據安全;訓練數據包含個人信息的,應當遵守個人信息保護的有關規定。
王輝表示,隨著AI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大量個人數據被用于訓練AI模型,以提高其準確性和效能。這些數據包括個人身份信息、位置數據、消費習慣甚至生物識別信息等。如果這些敏感數據被不當處理,可能導致隱私泄露,損害個人權益,甚至威脅到公共安全。因此,“數據隱私保護”等相關法律需要持續完善。
上一篇:清明假期淄博天水游客量漲幅超五成 今年清明假期出游新熱點來了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