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來,外界對中國經濟的負面聲音不絕于耳。美國總統拜登稱中國經濟是定時炸彈,華爾街日報發表了題為中國40年的繁榮已經結束。接下來是什么
近來,外界對中國經濟的負面聲音不絕于耳。美國總統拜登稱中國經濟是“定時炸彈”,華爾街日報發表了題為“中國40年的繁榮已經結束。接下來是什么?”的文章,新加坡聯合早報也發表社論,標題是“中國經濟信號令人不安”。這些聲音對中國經濟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投資和消費信心在國內仍然不足,股市在政策利好的情況下持續下跌。
我們需要打破這些唱衰的聲音,給中國社會注入強大的信心。唯一的途徑是實實在在地提升中國的經濟增長,用事實來反駁美西方的唱衰,鼓舞國內信心不足的民眾。中國在過去幾十年中經歷了從政治動蕩到經濟困難和失調的多輪挑戰,但我們的社會信心沒有垮,現在更沒有理由垮。各地和各個部門都應該為贏得這場信心保衛戰做出應有的貢獻。
需要看到,當前的局面與過去最突出的變化是美國對中國實施全面戰略打壓。然而,首先,美國絕不敢在軍事上主動攻擊我們這個核大國,我們的近海常規力量足以壓制美軍,我們是一個綜合軍事強國。其次,美國除了高科技脫鉤,經濟上對中國并沒有太多手段。在國內,黨的領導是不可撼動的,人民安居樂業的大局也沒有改變,中國的國家和社會信心有著堅如磐石的基礎。
現在首先要解決的是一些地方和部門在工作中表現出的不自信,以及這種不自信對社會的傳導。一些地方和部門對“不出問題”的在意程度過高,很多時候“不出問題”成了他們工作的首要目標,他們對加強管理、審批、報告等環節的過度注重,導致了繁瑣的程序和冗長的時間周期。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進行一次大清理,簡化流程,減少審批環節,提高效率。
首先,對于各種請示報告和審批,應進行審時度勢,減少不必要的環節。只有在重大決策或涉及風險的情況下才需要進行上級審批,其他一些常規性的事項可以由下級自行處理,減少層級和時間成本。
其次,對于各種總結,應注重精簡和實用性。過多的總結和報告往往只是形式主義的表現,浪費了時間和精力。我們應該重視實際成果和經驗教訓的總結,將其轉化為可操作的指導意見,為未來的工作提供參考。
此外,對于高校的進入校園預約制度,應該取消,讓大學校園向社會開放。高校不僅是教育的場所,也是社會資源的寶庫,應該讓更多的人有機會進入校園,感受學術氛圍和文化熏陶。這樣可以促進知識的傳播和交流,同時也能夠激發更多人的學習熱情和創新能力。
最后,對于互聯網言論,我們需要保持理性和平和的態度。互聯網是一個開放的平臺,言論自由是其重要特點之一。但是,過度的激進言論和封殺追責的呼聲并不利于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我們應該保持積極的討論和交流,共同探討問題的解決方案,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口頭上的批評和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