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中國科學院網站公布了新版《中國科學院院士行為規范(試行)》:禁止院士參加各類應景性、應酬性活動。時隔近9年,中國科學院對院士行
近日,中國科學院網站公布了新版《中國科學院院士行為規范(試行)》:禁止院士參加各類應景性、應酬性活動。
時隔近9年,中國科學院對“院士行為規范”進行了更新。日前,中國科學院官網發布了新版《中國科學院院士行為規范(試行)》,相比此前2014年的版本,新版內容由26條增加到33條。
據中科院官網。
《院士行為規范》指出,中國科學院院士是國家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制定此規范,是為了維護院士稱號的學術性、榮譽性和純潔性。
規范要求,在職院士要堅持在本人專業領域科研一線開展工作,用于科技創新和研發活動的時間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二,深入基層和一線解決實際問題。
南都記者注意到,新版《院士行為規范》增加了一個章節,主要對院士的“禁止行為”進行了具體規定,其中包括:禁止參與有損中國科學院及院士群體聲譽的活動;禁止以院士稱號謀取不正當利益;禁止以院士名義參加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學部和學術團體、學術期刊以外活動;禁止參加各類應景性、應酬性活動;禁止參與設置以“院士”冠名的非學術活動場所。
此次的《院士行為規范》還進一步要求,禁止院士公開發表與自身專業領域無關的學術意見;禁止參加與本人職務職責和專業領域無關的咨詢、評審、評價、評估、推薦等活動;禁止違背推薦、評審、鑒定和評獎等活動的公平和保密原則。
此外,關于院士增選環節,最新規范也進行了細致規定,包括:禁止院士接受任何個人或單位委托推薦、無原則推薦;禁止在院士增選中說情打招呼;禁止與候選人發生不當交往和利益交換;禁止接受各種名目的送禮;禁止違反規定與候選人交流增選工作相關事宜;禁止擅自向社會公開整個增選過程的任何信息。
“院士”是我國科技工作者的最高榮譽稱號,院士這個群體一直備受各方關注。院士制度建立以來,一度出現單位之間吸引院士、搶挖院士的亂象,而個別院士涉嫌學術不端行為、經濟問題等話題,都會引發諸多討論。
去年7月初,中科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方岱寧在線參加學術會議時,突然被闖入鏡頭的年輕女子抱臉親吻,相關視頻引發熱議。2022年12月7日,北京理工大學公布處理結果:免除方岱寧部分職務、停止其研究生招生資格。當天,中國科學院學部也發布通報,停止其三項院士權利。中科院在通報中指出,對院士失范行為“零容忍”。
8月31日,中國科學院發布2023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新增院士候選人共有583人。今年增選名額共79名,候選人的當選率不超過14%。今年的增選紀律也更為嚴格。在本次院士增選工作開始前,中科院首次公布了“增選中防止說情打招呼辦法”,明確禁止個人或單位以直接或間接、明示或暗示等方式,開展請托、游說、拉票、助選、賄選、打探增選信息等活動,干擾評選、評審、投訴調查處理等影響院士增選公正性的行為。對實施說情打招呼的候選人將終身追責,一經查實,永久取消其參選資格;如已當選,則按程序取消其院士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