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據光明網消息,日前,山西省右玉縣公安局指揮中心接到報警稱,楊千河鄉境內的三十二長城被人挖開一個缺口。經查,犯罪嫌疑人鄭某和王某在長
據光明網消息,日前,山西省右玉縣公安局指揮中心接到報警稱,楊千河鄉境內的三十二長城被人挖開一個缺口。經查,犯罪嫌疑人鄭某和王某在長城附近施工時,為了節省路程,用挖掘機將古長城原有豁口開挖成一個大缺口,以便于挖掘機從該缺口處通行,對明長城的完整性和文物安全造成了永久破壞。
山西省右玉縣境內的三十二長城是明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此處不僅有“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豪邁悲愴,還有“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塞外風情,更因古長城現存較完整的邊墻和烽火臺,具有重要的保護和研究價值。
然而,正是這一避開戰爭硝煙的遺址,在太平盛世被人為挖斷,原因竟是為了抄近道,滿足一己之便,令人既憤懣又痛心。
長城被挖掘機攔腰“挖斷”,也挖開了文物保護的缺口。在我國,絕大多數長城遺址位于野外,文保部門難以做到每時每刻貼身盯守。近年來,毀損古長城的案例也時有發生。
因此,出于對遺址管護的考慮,除了將長城保護納入發展總體規劃,劃定保護范圍及建設控制地帶,還應加強日常巡查維護,及時處理發現的安全隱患。
此外,不妨參考一些地方的先進做法,通過提高監測視頻和AI自動識別覆蓋率,進一步強化文物遺址的技術監測和隱患排查能力。
保護長城遺址不僅是一個轄區的事,更是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平心而論,一些人對遺跡或是文物古跡缺乏愛護之心,主要是對其珍貴價值缺乏認知,多數情況下犯錯也是一時沖動。對此,有關方面可以借助“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等有利契機,普及文化遺產保護知識,增強全社會文化遺產保護意識。
針對此次明長城被破壞事件,有關部門不僅要及時公布調查處理結果,回應公眾關切,更需著眼長遠,切實改進好三十二長城的保護管理問題,讓長城在新時代得到更好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