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微博發布了2023微博文娛生態治理系列公告,積極落實清朗系列專項行動要求,秉持嚴厲態度持續治理飯圈亂象,全面整治各類飯圈違規內容
近日,微博發布了2023微博文娛生態治理系列公告,積極落實“清朗”系列專項行動要求,秉持嚴厲態度持續治理飯圈亂象,全面整治各類飯圈違規內容。據公告,依據《微博社區公約》等相關規定,站方本階段共清理飯圈違規內容8.7萬余條,對近6000個違規賬號視程度予以階段性禁言直至永久禁言的處置。
經常觀察飯圈亂象的人,會覺得這些被點名的違規賬號中,有很多都非常的眼熟,經常活躍在各種文娛類的熱搜話題中,煽風點火,陰陽怪氣,指桑罵槐,張冠李戴,為了挑動爭議,攛掇粉絲群體互相攻擊謾罵,無所不用其極。可以說,飯圈之所以給人留下烏煙瘴氣的印象,這些營銷號就是最大的“污染源”之一。
而仔細看這些違規賬號被處理的理由,實在是讓人瞠目結舌。有多個賬號為了制造話題,吸引粉絲關注,編造“某央媒評論某流量藝人”的失實話題,甚至還上了熱搜榜,如此公開地拿央媒造假,是覺得大家都不會去查證嗎?這種行為和造謠傳謠有什么區別?對于明星本身,對于粉絲心態又有什么好處?難道說演技是能靠弄虛作假吹出來的?
多個賬號為劣跡藝人洗地辯白、鳴冤叫屈、復出造勢,這種倒行逆施的行為讓人難以理解,被處理也是活該。藝人作為公眾人物,其價值就是要帶給人們積極愉悅的精神影響和情感共鳴,用優秀的作品豐富人們的生活,以文明的言行做出正面的表率,而劣跡藝人要么違法犯罪,要么失德翻車,對社會產生了不良影響和負面效應,主管部門明確表態,加大對違法失德藝人的懲處力度,禁止劣跡藝人轉移陣地復出。社會輿論也對劣跡藝人非常反感,并不想看他們復出撈金,這些營銷號鼓吹這些,到底意欲何為?
其實,所謂的營銷號,看上去是一個人格化的賬號,背后其實都是靠流量牟利的機構。挑起各種爭議話題,不斷制造負面輿論,煽動未成年粉絲互相對立,助長娛樂圈的不良風氣,就是他們漲粉薅流量從而獲取收益的手段。如果不斬斷背后的利益鏈,光靠禁言和封號,恐怕很難遏制住他們的牟利沖動,在這些被封禁的賬號中,有不少都私下建有群組,備有“小號”,只等著風頭過去,就另起爐灶再開張。
無論是為了推動“追星”行為規范有序,實現“飯圈”的良性發展,還是為了優化廣大網民的上網體驗,營造文明健康的網絡空間,對于這些不良營銷號的整治都應該持續不懈,重拳出擊,不光要實時監控,高頻率地自查自糾,及時攔截不良內容,處理相關舉報,而且要重拳出擊,加大處置力度,對于屢罰不改,經常“換馬甲”的營銷號,應該直接上報警方,對其背后的MCN機構進行處理,以起到釜底抽薪之效。
整治不良營銷號,更重要是鏟除其生存土壤,這就是需要廣大網友強化共識,共同努力,看到惡意營銷內容和賬號積極投訴,討論相關話題時保持理性克制,不盲目跟風,不互相攻訐,共同配合平臺和執法部門,滌蕩惡意營銷的不良風氣,還大家一個安全、清朗、有序的網絡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