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第十四屆亞洲營養大會14日至17日在四川成都舉行,中國營養學會在大會上發布了第九版《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為指導公眾合理營養
第十四屆亞洲營養大會14日至17日在四川成都舉行,中國營養學會在大會上發布了第九版《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為指導公眾合理營養,預防營養缺乏和過量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標準。
營養攝入量新參考標準發布
多個數值促進大眾健康
第九版《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與第八版時隔十年,納入了近十年來國內外有關營養素和其他膳食成分在功能、評價、需要量、安全性以及慢性病預防等領域新的研究成果,并且納入了更多以中國居民為研究對象的研究結果。
基于科學性、延續性、專門性、目的性四大基本原則,對不同性別、20個不同年齡組和生命階段的人群,他們攝入的共70多個營養素和其他膳食成分的不同參考量進行了修訂與確認。
亞洲營養學會聯合會主席、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楊月欣表示,過去我們的營養需要量其實主要是預防缺乏,不能缺鈣,不能缺維生素D等等。目前無論是缺乏還是過量都是不好的,所以現在的概念比較完整,有4組數值,再加上預防慢性病的預防量,實際上有5個到6個的數值,所以這個體系建立得比較完善和完整,對于大眾健康的保障起到了根本性的變化作用或者說是促進作用。
居民超重和肥胖比例不斷上升
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已超50%
國民營養是國民素質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在亞洲營養大會上相關專家表示,我國居民營養不足的問題得到了持續緩解,但超重肥胖等問題值得關注。
專家介紹,國民營養計劃實施以來,我國居民營養健康狀況明顯改善,城鄉差異逐步縮小,6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降至7%以下,低體重率降至5%以下。但與此同時,居民超重和肥胖比例不斷上升,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已超50%,6歲-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近20%,6歲以下兒童超重肥胖率達10%。
高油高鹽攝入在我國仍普遍存在,青少年含糖飲料消費逐年上升,全谷物、深色蔬菜、水果、奶類、魚蝦類和大豆類攝入普遍不足。
楊月欣表示,肥胖問題更加普遍,大家就是吃得不平衡,或者能量攝入太多、運動太少,這些問題可能需要進一步去解決或者去面對。“糖尿病,膽固醇高、血脂高等,我們也都在逐步進行這方面的研究。通過營養性基礎的研究,包括現在國家衛健委所做的食養指南,全方位保證大家的健康。”
專家指出,肥胖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由于身體的能量攝入超過了消耗,導致體內脂肪積聚過多,達到危害健康程度的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肥胖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為十大慢性疾病之一。肥胖會影響身體健康,造成兒童青少年高血壓、早期動脈粥樣硬化、左心室肥厚等心血管系統異常表現,與肥胖存在直接關系。而且肥胖易引起各種呼吸道疾病,如肥胖性低通氣綜合征、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等。另外,肥胖會影響消化系統,增加脂肪肝、膽囊疾病等發生的風險。
為了杜絕肥胖,個人除了合理膳食外,還應培養體育鍛煉的習慣,多進行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兒童青少年每周至少3天的增強肌肉力量或骨健康的運動,至少掌握一項運動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