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落寞33年之久的日本股市迎來了高光時刻。在經歷了今年以來的連續上漲后,22日,東京股票市場日經225指數收盤創1990年8月以來近33年的最高值
落寞33年之久的日本股市迎來了高光時刻。
在經歷了今年以來的連續上漲后,22日,東京股票市場日經225指數收盤創1990年8月以來近33年的最高值,日本東證指數同樣續創1990年8月以來近33年的最高值。雖然23日、24日日經225指數連續兩天下跌,24日報30693.50點。不過,這并不妨礙日本股市一躍成為今年截至目前全球表現最好的股市之一。
為何日本股市能漲破3萬點?這主要與兩方面因素相關。
第一,宏觀上說,股市大漲的直接原因在于一季度日本GDP的穩步復蘇,剔除價格因素,日本一季度實際GDP錄得137.24萬億日元,同比和環比分別增長1.3%和0.4%。雖然從表面數字看,這個增長并非十分驚人,但要知道,進入21世紀以來,日本經濟長期處于低迷狀態,甚至一度負數,所以,這個增速已經相當不錯。
第二,短期效應看,主要是巴菲特“帶貨”,全球買家涌入。4月12日,巴菲特到訪日本時就表示,將進一步增持兩年前購買的日本五大商社(伊藤忠、丸紅、三菱、三井物產和住友商事)的股票。此番操隨后推高市場情緒,并將全世界價值投資擁躉吸引到了日本。一個月后,這五大商社各自的財報顯示,合計凈利潤超過4.2萬億日元,相比巴菲特開始大量持股的2020財年增長了4倍以上。
巴菲特之所以選擇日本五大商社加倉,自然是因為它們符合巴菲特低估值偏好。
其實,20世紀90年代起,日本股市長期估值遠低于美股,東京交易所超50%的股票價格低于賬面價值。
為改變這一現狀,東京交易所提出機制改革,要促進企業提高股價。改革重要措施之一便是讓公司回購股票。今年起,回購行動規模擴大,在截至今年3月的財年中,日本企業宣布的回購規模已飆升至9.7萬億日元(合714億美元)的歷史最高水平。4月下旬開始,包括軟銀、豐田汽車、三菱商事在內的日本龍頭企業在近期公布財報時,也均宣布了新的股票回購計劃。
這邊公司要把股票買回去,那邊市場自然也會提前“布局”,先把價格炒高點,坐等公司回購時賺錢。
如今這三十年一遇的牛市,到底能持續與否,仍有待后市觀察。多數分析認為,股市走高背后有匯率、貨幣寬松政策等各種因素,但日本股市走高與日本實體經濟表現還是存在背離的情況,實體經濟的發展一定離不開投資與技術革新,而后者恰恰是日本經濟近些年來有所欠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