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為真實反映5·12汶川特大地震15年以來,汶川及周邊重災區地震親歷者的生產生活狀態,客觀展現汶川地震受災地區鄉村振興、生態環境和民生改
為真實反映“5·12”汶川特大地震15年以來,汶川及周邊重災區地震親歷者的生產生活狀態,客觀展現汶川地震受災地區鄉村振興、生態環境和民生改善等高質量發展情況,“5·12”汶川特大地震十五周年紀錄片《親歷者說》已全面攝制完成,并擬于2023年5月12日在優酷視頻、騰訊視頻等國內知名視頻播放平臺及阿壩州電視臺、汶川縣電視臺等平臺正式播出。5月9日下午,《親歷者說》在峨眉1958電影城藝術廳舉行了新片發布會。
嬗變十五載,舊貌換新顏,汶川書寫了從悲壯走向豪邁、從豪邁走向美麗、從美麗走向振興的壯麗篇章。2022年7月,汶川縣決定啟動拍攝《親歷者說》紀錄片,選取來自各行各業、具有代表性的親歷者,從他們的視角,看一看他們的生活,聽一聽他們的心聲,共同感受地震災區翻天覆地變化背后的精神偉力。
紀錄片《親歷者說》共計15集,主人公不僅限于汶川當地,還包括阿壩州其他縣(市)、綿陽、都江堰等受災地區。他們都是來自各行各業的普通人,有電力工人、農民、個體戶、教師、殘疾人運動員、格斗運動員,也有空降老兵、鐵匠、社會工作者、人力車夫、獨立音樂人和電商主播等,他們之間沒有生活的交集,但不約而同地在普通平凡的生活中,以感恩、向善、樂觀的精神刻畫著不平凡的生活畫卷,參與著、見證著各地區的發展變遷。
5月9日下午的《親歷者說》新片發布會,參會人員有攝制方代表、主創方代表和出品方代表,以及特邀嘉賓。汶川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余理勝認為,《親歷者說》展示了三個層面的汶川,分別是紅色引領的示范汶川、綠色打底的生態汶川、特色驅動的文化汶川。
出品方代表、四川電影電視學院校長羅共和說:“這部片子最大的意義就是從人出發——每一個人的一生都可能遇到災難,但重要的是他要重新站起來,重新生活得很好。”總制片人、主創方代表旦真旺甲說:“為了保證紀錄片的質量,我們邀請了《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的執行總導演閻大眾老師擔任導演,從去年7月26日采風調研,涉足整個地震災區,通過15個人物故事來反映15年的巨變。”
在觀看正片集錦結束后,旦真旺甲接受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采訪,分享了幕后故事。“我們預選了許多故事,再進行層層篩選,選出具有代表性又接地氣的人物,和他們見面溝通,在短時間內了解他們的生活軌跡。”旦真旺甲回憶道,在拍攝過程中,主創團隊會根據實際情況,有意識地尋找更多精彩人物,可能是一位蹬三輪車的老大爺,也可能是其他普通人。團隊里的每個人都能直觀地感受到一種樂觀向上的精神。旦真旺甲相信,《親歷者說》將帶領人們重溫那段刻骨銘心的歷史,銘記那些無私奉獻的人們,同時也呼喚著更多人的關注和關愛,讓大家一同見證真實、感動和細膩的人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