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鋼琴機器人、掃地機器人、數字火炬手 智能作為是杭州第19屆亞運會的辦賽理念之一,被廣泛應用在賽場內外。在5G、物聯網、大數據、人
鋼琴機器人、掃地機器人、“數字火炬手”...... 智能作為是杭州第19屆亞運會的辦賽理念之一,被廣泛應用在賽場內外。在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支撐下,“數智之美”的身影無處不在。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9月23日晚,第19屆亞運會在浙江杭州拉開序幕,開幕式上寄托了超億人祝福的數字火炬手,與最后一棒線下火炬手共同點燃主火炬塔的那一刻,也終將成為亞運會史上的不朽瞬間。
數實點火,是亞運史上首個數字點火儀式,也是開幕式的最大亮點。它驚艷了全球觀眾,更展示了我國企業的科技力。智能是本屆亞運會辦賽理念之一,而科技元素也實實在在地融入亞運會各環節之中,各種科技被應用在生活服務、賽事保障、場館建設、交通出行等方面。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不僅臺前科技感拉滿,在亞運幕后、場館內外、遠程轉播等環節也有不少黑科技。而在那些不易被看見的“隱秘角落”,則是互聯網大廠“秀肌肉”的地方,也是對它們技術的檢視。中國移動、阿里巴巴、支付寶、中國電信、安恒信息、商湯科技以及快手,這7家互聯網科技企業的贊助,讓本屆亞運會的互聯網科技屬性的含量更高。
“在智辦亞運的大背景下,互聯網大廠有著迫切從線上走入線下,和大眾進一步接觸的需求。贊助亞運,不止是投錢,更是技術競技。”互聯網產業分析師張書樂表示,通過亞運會來做展臺,從開幕式到賽場內外,互聯網大廠處處用自身的“黑科技”來進行科普,既亮肌肉,又能讓公眾對從人工智能到數字虛擬人等一系列技術突破,有一個“喜聞樂見”的感知和體驗。
黑科技殺瘋了
場館內的智能導航系統、亞運村里的智能滅蚊機器人、賽場路上的自動駕駛巴士……作為本屆亞運會主辦城市,杭州在國內科技圈有著“電商之都”“互聯網之城”等稱號,AR、自動駕駛、虛擬數字人這些杭州市民耳熟能詳的科技,不僅借助亞運展露了新顏,讓他們眼前一亮,還讓外國人直呼“難以置信”。
漫步在亞運村里的自動滅蚊機器人,通過模擬人體體溫和呼吸來誘捕蚊蟲;可跑、可跳、可翻筋斗的機器狗,能在供電設施處巡檢;而黃色的仿真機器人,能完整地彈完一首首鋼琴曲。此外,還有能和乒乓球運動員過招的機器人、協助場館建造的建筑機器人等各類機器人。難怪法新社這樣評價:“這屆亞運會,被機器人接管了。”
當然,這只是杭州亞運會智能化的一面。同樣有趣的是,桐廬馬術中心的“數字孿生馬術場”,它可對馬匹健康狀況、檢疫采樣等數據進行數字化處理,為馬匹服務提供信息化支持。而溫州體育中心體育場草坪下方裝有的18個傳感器,可對草坪根部溫度、濕度等數據采集分析,實現草坪科學養護。
如今,AI在體育尤其是競技體育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本次亞運會上,電子競技首次成為正式競賽項目,當虹科技通過基于人眼主觀視覺的AI編碼技術,為電競直播提供技術保障。
AI也是將AR、5G等不同科技結合起來的黏合劑。比如在開幕式場館5G覆蓋方面,本屆亞運會利用“5G+AI”技術實現多語種云端智能翻譯;賽場內外的一系列AR互動體驗也離不開高精度AI算法做支撐,商湯科技依托“大裝置+大模型”給觀眾們帶來別具一格的“亞運數實空間”。
據悉,過去三年,支付寶工程師們通過自研Web3D互動引擎Galacean、AI數字人、云服務、區塊鏈等多種技術,讓線上火炬傳遞及點火儀式人人可參與。
數字點火環節,無疑是開幕式的最大亮點。據悉,針對300多臺不同年代及型號的手機,支付寶工程師們進行超10萬次測試,敲下20多萬行代碼,并通過3D互動引擎、AI數字人、云服務、區塊鏈等多種技術的結合,保障了使用8年前老舊手機的用戶,都可順暢成為“數字火炬手”,參與火炬傳遞。
此外,還有很多其他黑科技在杭州亞運會熠熠生輝,比如裸眼3D、AR數字穹頂、3D雙威亞、“8K AVS3+雙Vivid”超高清轉播技術等。“亞運會主辦方特別樂意用各種新技術來展現亞運會,無論開幕式還是入場觀賞,特別是AR體驗,都給了體育賽事不一樣的視角。”張書樂表示,除了增強受眾體驗外,一些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技術,也在賽事管理和服務中得到運用,“開幕式上直接實現虛實結合的AR技術,其技術應用之成熟和規模之宏大,都足夠讓人震撼。”
亞運首次上云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亞運會還是史上首屆“云上亞運”。
阿里云為本屆亞運會打造了賽事成績發布類系統群,采用云計算替代傳統數據中心(IDC),首次實現亞運核心系統100%上云。
阿里云方面介紹,采用云計算不必像IDC那樣重復搭建和拆卸機房,不僅縮短了應用開發和部署時間,而且避免了傳統模式下軟硬件資源難以共享的問題;賽事管理系統、賽事成績系統、賽事支持系統三大核心系統在云原生技術底座上實現了系統通和數據通,并通過API等接口,實現各類數據的一鍵輸出。
據悉,杭州亞運會的各類智能服務,如智能亞運一站通、亞運釘等應用,以及亞運村的智慧運行平臺、信息技術指揮中心的監控系統,都能從云端調用這些數據,并由此實現智能服務。
其中,亞運釘是杭州亞組委和釘釘聯合打造的全球首個大型體育賽事一體化智能辦賽平臺,可以為數十萬賽事工作人員實現在線扁平化溝通協同。釘釘副總裁、亞運釘釘項目負責人李智勇表示,亞運釘是歷史上首次將大型賽事中如此多的角色集合到一起的平臺,具有賽事領域的標桿意義。
“未來更多大型賽事的籌辦,需要這樣智能化的協同平臺,解決超大組織的溝通管理運行效率,實現提質降本增效,這是一個必然趨勢。”李智勇說。
此外,杭州亞運會還是首屆采用云上轉播的亞運會。與衛星轉播相比,云轉播帶寬從Mbps(每秒百萬比特)提升至Gbps(每秒千兆比特),極端情況下,甚至可擴容至TB級別,相當于用一秒鐘傳輸完500部高清電影。
杭州亞運會的云直播中心,憑借云網絡的跨地域能力,保障亞運轉播信號快速、穩定地傳輸至上海和北京的阿里云視頻直播中心,再經由阿里云位于中國香港、新加坡、印度孟買等地的節點,向亞洲乃至全球觀眾實時轉播。
通過阿里云的云轉播技術,本屆亞運會預計將在云上傳輸最大60路高清和超高清信號,總計將要超5000小時時長;而實時比賽結果,更是只需5~6秒鐘就能發送到每個人的手機上,實時更新排行榜單。
首創5G超密組網方案
在人群擁擠的環境下,移動無線信號通常不會太好,然而在人數眾多的亞運會現場,信號不好的情況應該不會出現,因為中國領先的5G技術將緩解大量觀眾帶來的交通、通信壓力。
在信息通信服務保障方面,本屆亞運會首創5G超密組網方案,推進5G-Advanced(又稱5G-A或5.5G)超寬帶技術應用,實現了開幕式場館5G網絡無縫覆蓋。
據介紹,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大蓮花”組建了2.6G異頻+4.9G同頻雙層網絡,實現5G容量提升24%,5G單用戶下行保證速率提升4倍。
結合3DMIMO(大規模天線陣列)、多頻分層、超大上行等通信技術,中國移動對各大體育場館運用了一套自主研發的超密組網方式,可以使每個場館的4G和5G網絡容量彈性可擴展,這為開幕式主場館容納8萬多現場觀眾的密集狀態下,能流暢使用網絡提供了保證。
在杭州亞運村內,中國移動對重點區域進行了5G-Advanced網絡的覆蓋,實現了物流車輛和倉儲的數字化管理、道路車輛智能感知、低空無人機的監測能力。基于5G-A的試點覆蓋,從奧體中心到亞運村的著名景觀大道觀瀾路,已經成為全球“網速最快”的公路,其無線網絡的峰值速率超過10Gbps。
為滿足現場約10萬人的通信需求,中國電信在“大蓮花”部署了300MHz頻寬的5G pRRU網絡設備,這張“聰明”的網,融合AI和大數據分析的智能化5G時空感知方案,能精準預測網絡體驗進而靈活適配。
此外,中國電信還應用了智能超表面(RIS)反射技術,把信號反射到信號盲區或弱區,大大增強5G信號的覆蓋范圍和容量。
據了解,智能超表面的物理原理源于信息超材料,是由東南大學崔鐵軍院士團隊于2014年首次在國際上提出并完成實驗驗證。智能超表面由大量精心設計的單元排列組成的二維人工電磁材料,以可編程的方式對空間無線電磁波進行主動的智能調控。
市場研究公司Omdia電信戰略高級首席分析師楊光表示:“利用RIS,我們可以主動影響無線電波的傳播環境,通過控制無線電波的反射折射,提高無線電信號在局部地區的強度或者減少干擾,進而提升通信網絡的覆蓋和用戶體驗,而且RIS功耗很低,屬于綠色環保的通信技術,有希望成為未來6G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為了能夠在6G標準化開始之前對技術本質及應用場景有更深入的理解,5.5G階段的應用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次亞運會上的實驗可以為RIS在5.5G中的應用創造條件。”
“RIS目前被廣泛認為是5.5G和6G中一個重要的候選技術,利用亞運會的機會,在這樣高流量密度的場景下做些實驗,對理解技術特點,推動下一步的研發和產業化會有很大幫助。”楊光表示,目前主流的通信運營商和設備商對于這種技術的接納程度都還可以,尚處于技術研究階段,至于將來是主流通信技術的補充,還是作為重要組成部分,還要看被產業界接納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