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10月7日,巴以再次爆發大規模沖突。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巴以雙方死亡人數已超過1600人,傷亡為二十多年來之最。從領土問題到宗教信仰,
10月7日,巴以再次爆發大規模沖突。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巴以雙方死亡人數已超過1600人,傷亡為二十多年來之最。從領土問題到宗教信仰,他們為何沖突不斷? ?
當地時間10月7日早7點左右,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下屬的“卡桑旅”在加沙的以色列人定居點附近突然發難,該組織自稱自己在數小時內就發射了超過5000枚火箭彈。
在網上看到不少哈馬斯成員將以色列的戰俘、平民拖出來游街示眾的視頻,場面過于暴力血腥,實在是不忍多看。
令人震驚的是,哈馬斯還襲擊了以色列的一個音樂節,目前至少有260具尸體已從現場運走,令人發指。隨著救援持續,預計死亡人數還會上升。
哈馬斯槍手在音樂節上向逃跑的人群開槍,并將其他人劫持為人質
據《以色列時報》當地時間10月8日最新報道,在新一輪的巴以沖突中,以色列死亡人數超過700人,至少有2156人受傷。另據《耶路撒冷郵報》實時報道,以色列駐美國大使館報告稱,沖突已致以色列2243人受傷,其中300多人傷勢嚴重。
當天,巴勒斯坦衛生部門發布的數據顯示,以軍對加沙地帶的空襲已經導致巴方413人死亡,其中包括78名兒童和41名婦女。此外,空襲還造成2300人受傷。此外,巴勒斯坦衛生部門表示,以軍轟炸已造成加沙地帶2萬多人流離失所。
以色列方面立刻作出強烈反應,內塔尼亞胡在電視上宣布:“以色列國民們,我們正處于戰爭狀態。”以色列軍方隨后展開了號稱“鐵劍”的行動,對加沙地帶的哈馬斯目標發起進攻。
這一輪巴以沖突,說是震驚世界,但對圍觀者來說,其實也挺缺乏新意的。自2007年哈馬斯上臺以來,雙方已經發生了上百次沖突,死了總共有6000人。
其中,巴勒斯坦死了5700多人,以色列只死了251人。
雙方不斷地打架,但基本上都是以色列單方面碾壓,照這樣打下去,100年后,巴勒斯坦人還會不會存在,都說不一定。
如果長期關注巴以局勢,你會發現近年來雙方的沖突幾乎都是按著一個劇本來的。哈馬斯或其下轄的某個組織,主動發起攻擊,攢個幾百幾千枚火箭彈盲目的打過去,造成以色列(主要是平民目標)巨大傷亡。然后以色列宣布展開報復,而只要以軍的坦克以開動,哈馬斯等組織立刻轉入劣勢,一點還手之力、甚至連正面打一打的意思都沒有。然后聯合國等外方就會介入調停,要求雙方都別打了。
久而久之,以色列那邊看來也是總結出經驗了——哈馬斯恐襲我,有仇我必須第一時間就立刻打回去報了,否則過不了多久,一定有和事老來勸架,那樣我這虧就白吃了。
所以以色列此次大意吃虧后如此果斷的反應,其實也不算奇怪。
·有以色列人,只是出門遛了一次狗,就被哈馬斯殺害了;有巴勒斯坦年輕人成群結隊,把以色列老人從車上拖下來活活打死的。
這是等公交車時被殺害的以色列老人
這是被巴勒斯坦恐怖分子綁架,殺害,失蹤的以色列女性
這個姑娘最慘,她是來參加音樂會的,被巴勒斯坦人奸殺后還被侮辱
比較有意思的反而是哈馬斯那一方——與以色列相比,這個組織明明處于絕對劣勢,但在每次沖突中,率先發難的一定是它。明明是你先動手,你卻又打不贏,每次除了死傷一堆平民之外毫無建樹。
于是有人就問了:
既然是雞蛋碰石頭,哈馬斯為何還數十年如一日地偷襲以色列呢?
我想這是所有觀察巴以沖突的人,都好奇的問題,巴以沖突究竟是怎么來的,它最難解的癥結又到底在哪兒。
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巴勒斯坦這個地理區域。巴勒斯坦位于地中海和死海之間,面積約為27090平方公里。公元前1200年,猶太人在此定居,并建立了以色列王國。然而,公元135年的猶太人暴動導致了羅馬帝國對這片地區的統治,隨后將所有的猶太人都驅逐出境,自此開始了長達1000多年的流浪生活。
盡管猶太人流浪在外,他們心中始終認為巴勒斯坦地區是他們的家園。公元622年,阿拉伯帝國建立,阿拉伯人開始在這個地區定居下來,成為主人,并一直繁衍至今。當阿拉伯人入駐這片土地時,距離猶太人被驅逐已經過去了幾個世紀。因此,猶太人被驅逐與阿拉伯人無關,阿拉伯人也不欠猶太人什么。
二戰后,隨著猶太人逐漸回流到巴勒斯坦地區,主張復國的聲音越來越強烈。而當時英國和美國掌控著聯合國,他們支持猶太人。1945年,聯合國通過了181號決議,同意將巴勒斯坦地區一分為二,建立以色列國和巴勒斯坦國。1948年,以色列國正式成立。
隨后,因以色列國的成立引發的矛盾不可調和地爆發了。居住在當地的阿拉伯人民認為,憑什么他們要分享這片土地?這就導致了后來的五次中東戰爭。
以色列人戰斗力爆棚,五戰五勝,領土越打越大,成為中東之王。網上有張圖片,完美詮釋了以色列國土面積變化的全過程。
看到這,肯定很多人會說,你看,猶太人是搶奪阿拉伯人的土地才得以壯大的。所以,以色列是強盜,活該被打,哈馬斯就該炮轟以色列,以牙還牙。
前文已經講到,早公元前1200年,猶太人在那片土地定居,并建立了以色列王國。在這片土地上,猶太人實際上是早于阿拉伯人的。你要說是猶太人是搶奪阿拉伯人的土地,那也可以說他們是在拿回屬于自己的土地。
更重要的是,這片土地在近現代也不掌握在阿拉伯人手上。看看下圖就一目了然了:
經過這么多年的沖突,如今的巴勒斯坦人,被以色列分割在兩個地塊上: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
當然巴勒斯坦人始終不承認以色列,哈馬斯等恐怖組織一直在鼓動巴勒斯坦難民“反以”。
哈馬斯控制的加沙地帶面積不大,卻居住了400多萬的巴勒斯坦人,擁擠程度可想而知。這里沒有醫院,沒有銀行,與外界聯系相當困難。哈馬斯上臺這些年來,執.政能力不足,再加受到美歐的孤立和封鎖,導致哈馬斯困難重重。
執.政困難,民眾不服,聲望下降,哈馬斯陷入了怪圈。為了轉移注意力,于是,哈馬斯只能不斷地對以色列搞突然襲擊。比如此次沖突哈馬斯一口氣向以色列發射的那五千枚火箭彈。(這些火箭彈,不可能是工業孱弱的加沙地帶自己生產的,肯定有幕后支持者,大家懂的)
而巴勒斯坦難民們活的不如狗,反而方便了他們鼓動民眾仇以、反以。
因為老百姓越窮困,就越愿意“舍得一身剮”,去充當恐襲的炮灰和人肉炸彈。巴以民族情緒越對立,沖突制造起來也就越方便。哈馬斯的上層越能顯示自己的存在感,以爭取外國(俄羅斯、伊朗等)援助。
當然,每次襲擊后,都能換來以色列更加猛烈的報復。
總而言之,巴以沖突的因素是復雜的,夾雜著歷史,宗教,民族,文化等等。
用網友的話說:人類現有的智慧不足以解決巴以沖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