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新一輪巴以沖突還在持續,以色列的北部鄰國黎巴嫩也卷了進去,黎以邊境出現炮擊聲。當地時間8日,黎巴嫩真主黨與以色列國防軍相互炮擊,雙
新一輪巴以沖突還在持續,以色列的北部鄰國黎巴嫩也卷了進去,黎以邊境出現炮擊聲。當地時間8日,黎巴嫩真主黨與以色列國防軍相互炮擊,雙方都開始加強邊境地帶的軍事存在。
當地時間9日,有武裝人員越過黎巴嫩與以色列的邊界線,與以軍發生交火。巴勒斯坦伊斯蘭圣戰組織(杰哈德)下屬的圣城旅宣布對事件負責。之后黎以雙方再次互相炮擊。
雙方互射火箭彈
根據黎巴嫩國家通訊社報道,當地時間8日,兩枚火箭彈從黎巴嫩一側射向黎以臨時邊界東段的薩巴阿農場內的以軍目標,隨后以軍轟炸了該農場相鄰的黎方目標。黎巴嫩兩名兒童在以軍炮擊中被散落的玻璃碎片擊中,全身多處受傷。
黎巴嫩真主黨當天發表聲明說,其下屬軍事組織“黎巴嫩伊斯蘭抵抗組織”向以軍陣地發射火箭彈和炮彈是為了聲援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和巴勒斯坦人民。
以軍則表示,以軍炮兵攻擊了黎巴嫩境內發射炮彈的地區,還出動無人機襲擊了黎以邊境地區一處黎巴嫩真主黨的哨所。以軍表示,將繼續“在一切區域和任何必要時間”開展行動,以確保以色列平民安全。
黎巴嫩和以色列當天還都在邊境地帶增加軍事存在,撤離邊境居民。以軍坦克已部署在兩國邊境地區待命,更多部隊正在前往邊境的途中。以色列國防部已下令,準備撤離以黎邊境附近的以色列居民。
黎巴嫩軍方8日則稱,黎軍自10月7日起在邊境地區進行部署及巡邏,同時與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協調,密切監控邊境局勢。出于安全考慮,黎巴嫩軍方已敦促民眾遠離部分黎以邊境地區。
當地時間9日,有武裝人員越過黎巴嫩與以色列的邊界線,與以軍發生交火,數名武裝人員被打死。巴勒斯坦伊斯蘭圣戰組織(杰哈德)下屬的圣城旅宣布對事件負責。之后以色列炮擊了黎巴嫩南部邊境地區。
黎巴嫩真主黨當天發表聲明稱,該組織有三名成員在以色列對黎巴嫩南部的襲擊中死亡,作為回應,黎巴嫩真主黨當晚向以色列位于布拉尼特和阿維維姆兩地的軍營發射了制導火箭彈和迫擊炮。
當晚,圣城旅表示,他們在位于埃納夫的以色列定居點內進行了滲透行動,致1名以色列人死亡,另有多人受傷。
歷史上的黎以沖突
黎巴嫩也與以色列有 “世仇”。雖然是鄰國,但兩國長期處于敵對狀態,也沒有外交關系,還存在領土爭議,陸上邊界尚未最終劃定。薩巴阿農場面積約22平方公里,位于黎巴嫩、以色列和敘利亞交界地區,三國均稱對該農場擁有主權。以色列2000年從黎巴嫩南部撤軍,至今依然控制著薩巴阿農場。
歷史上,以色列曾多次入侵黎巴嫩。1978年3月15日,以色列發動“利塔尼行動”,首次入侵黎巴嫩,直逼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占領了利塔尼河以南地區。同年6月,以軍撤出黎巴嫩。
1982年6月初,以軍再次出動地面部隊、海軍陸戰隊和空降部隊大舉入侵黎巴嫩,占領了黎南部地區,并將阿拉法特領導的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趕出黎巴嫩。1985年1月,以色列開始分階段從黎巴嫩撤軍。但以保衛北部領土安全為由,在黎巴嫩南部建立所謂“安全區”。此后直到2000年5月,以軍才撤離“安全區”,結束了對黎巴嫩南部長達22年的占領。
1978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后,聯合國開始向黎巴嫩派駐多國維和部隊執行任務至今,以監督以色列從黎巴嫩境內撤軍,恢復國際和平與安全,并協助黎政府有效管轄南部地區。
巴以沖突的外溢影響
黎巴嫩真主黨長期被以色列視為重大安全威脅,并被列為“恐怖組織”。黎巴嫩真主黨成立于1982年,當時是黎巴嫩人為了抵抗以色列侵占黎南部地區,在伊朗的幫助下成立的什葉派伊斯蘭政治和軍事組織。
黎巴嫩真主黨與以色列最激烈的一次沖突發生在2006年7月。當時,黎巴嫩真主黨襲擊了以色列北部,俘虜2名以軍士兵,之后以色列對黎巴嫩進行軍事打擊。那次沖突持續了一個多月,蔓延至黎巴嫩境內多地,造成黎方1200多人死亡、以方160多人死亡。最終,聯合國通過決議,內容包括黎以全面停止敵對行動,以軍撤出黎巴嫩,在黎南部地區部署維和部隊和黎政府軍。
此后,黎以邊境雖然時有沖突,但都規模不大,還經常受到巴以沖突的外溢影響。比如,去年4月中旬,巴勒斯坦民眾與以色列警察在耶路撒冷老城圣殿山的阿克薩清真寺及周邊區域發生多次沖突,超過170人受傷。當時的情形與這次非常相似,以方聲稱一枚火箭彈在當月25日凌晨從黎巴嫩射向以色列,以方推測是巴勒斯坦武裝人員從黎巴嫩發射的。作為回應,以方當天炮擊黎巴嫩南部,向黎境內的火箭彈發射區域多個目標發射了數十枚炮彈,還炮擊了當地一處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