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高啟強又上熱搜。這次是因為第28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各獎項發布入圍名單,電視劇《狂飆》中飾演高啟強的張頌文沒有獲得提名,引發網友熱議。
“高啟強”又上熱搜。這次是因為第28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各獎項發布入圍名單,電視劇《狂飆》中飾演“高啟強”的張頌文沒有獲得提名,引發網友熱議。
有必要說明的是,這并非白玉蘭獎組委會有意不提名張頌文,據媒體報道,因為各種原因,是電視劇《狂飆》片方并沒有為“高啟強”這個角色報名參選本屆白玉蘭獎的“最佳男主角”,而組委會等各方還曾為其報名參選做過不少努力。但根據白玉蘭獎章程,沒有報名參選即無法進入初選名單,最終出現《狂飆》入圍但主演張頌文沒有獲提名的結果。
張頌文因《狂飆》吸了一大波粉,其成名路徑顯然和那些流量明星有所不同。從業多年,厚積薄發,如今終于遇到好劇本,靠著“高啟強”成為圈內大咖。在張頌文身上,人們看到了一位演員的不易,所謂實力派,也需要機會來證明自己。
好在付出終有回報,《狂飆》淡出觀眾視野,可江門依舊人頭攢動,喜歡張頌文的粉絲們還在追隨偶像,這不單純是“粉絲經濟”的一廂情愿,顯然還有著演員獨特的魅力在起作用。
張頌文在《狂飆》中的優秀表現,當然也應該得到業界認可。從媒體報道看,白玉蘭獎組委會看來是認可“高啟強”這個角色參選,而片方沒有為其報名,其中的原因,許多網友推測是因為“高啟強”這個角色是大反派。
事實上,在過去,無論業內還是傳統社會觀念,似乎都對主角光環有種特殊的執念,我們的編劇在描寫角色的時候,也會出現一種臉譜化傾向,好人一塵不染,反派心狠手辣。受此影響,觀眾也習慣了相應的審美套路,于是反派角色表現空間被壓縮,更談不上被觀眾喜歡。在這種情況下,反派角色評獎自然也就沒有優勢。
有媒體報道提到,反派角色同樣可以參選“最佳男主角”。但站在片方角度看,《狂飆》中“高啟強”這種反派角色,要參選“最佳男主角”,恐怕多少有些猶豫。一來似乎顯得“三觀不正”,擔心會產生不好的輿論導向;二來可能片方也會認為,類似的評獎不能只是考慮演員的表現,還得看誰能真正表達作品的意圖。“高啟強”自然深受觀眾喜歡,可安欣顯然更能代表《狂飆》。
目前我們無法得知片方究竟是出于何種考慮,但這也不妨礙對角色評價問題的探討。反派角色是否適合參選“最佳男主角”?毫不夸張地說,這是一個“高啟強之問”。畢竟,國內很少有電視劇像《狂飆》這樣,花費大量筆墨,而且不是以“臉譜化”的筆法去描述一個反派角色。
無疑,這對傳統的編劇方式是一種反叛。從觀眾反響來看,大家顯然認可這種表達方式。時代在進步,觀眾審美在提升,過去那種強調主角光環的陳舊表達方式,今天似乎已經逐漸出現了審美疲勞,人們更喜歡那種復雜一點同時也更真實、人性化的表達,而這實際上也更接近復雜生活的本身。
其實,也不必擔心反派角色太耀眼會產生什么不好的導向。就拿“高啟強”這個角色來說,人們喜歡的是張頌文的表演,感嘆的是“高啟強”的跌宕人生和復雜的人性,戲里戲外是分得清的。不少影視劇里的反派表現都很出彩,但這完全不妨礙作品三觀正確。反派角色如何定位,歸根結底只是一個寫作技巧與表達的問題,不必上綱上線地想象一種本不該屬于自己的責任擔當。
社會觀念發生變化會有一個過程,如果此次“高啟強”沒能參選真的是因為一種“反派厭惡”情緒,那么,各方不妨多觀察一下社會輿論反饋。觀眾都在進步,業內更沒有理由拖后腿,不要讓“高啟強”的遺憾再次上演。畢竟,獎勵真正的表演,讓每一個獎項都名副其實,也才是我們為影視表演設獎、評獎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