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據環球網報道,美方有聲音10月20日透露,美國10月18日在內華達州南部核試驗場進行了一次高爆實驗。俄羅斯議會上院副議長科薩喬夫20日回應稱
據環球網報道,美方有聲音10月20日透露,美國10月18日在內華達州南部核試驗場進行了一次高爆實驗。俄羅斯議會上院副議長科薩喬夫20日回應稱,應該對內華達州的爆炸是否超過核試驗閾值進行國際法律評估,“我們不知道美國人到底在地下炸了什么”。
據環球網10月20日報道,美國國家核安全管理局負責核不擴散事務的副局長科里·亨德斯坦在一份聲明中宣稱,“這些試驗推動了我們開發新技術的進程,以支持美國的核不擴散目標。”聲明還稱,他們將通過改進對地下核爆炸試驗的探測,幫助減小全球核威脅風險。
根據美國能源部聲明,10月18日在內華達州南部進行的試驗使用了化學品和放射性同位素(radioisotope)來“驗證新的預測爆炸模型”,新模型有助于“探測其他國家的原子爆炸”。美方此次核試驗被認為是“合法的”,但其時機恰逢俄羅斯宣布撤銷批準《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不久后,難免引起關注,尤其是引發人們對世界核大國之間新一輪核試驗競賽的擔憂。
據央視新聞報道,10月17日,俄羅斯國家杜馬(議會下院)一讀表決通過了撤回批準《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的法案。法案由438名杜馬議員集體提出,俄國家杜馬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斯盧茨基在解釋法案的發言中強調,俄羅斯沒有退出《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撤回對條約的批準是出于俄羅斯自身安全和人民利益的考慮。法案將轉交俄聯邦委員會審批,如審批通過并由俄總統簽字,法案將正式生效。
聯合國的數據顯示,美國從1945年至1992年,共進行了1032次地下核試驗,并在1992年起停止了核試驗。有美國官員稱,美俄須在核軍控問題上提高透明度。畢竟,兩國雖然并未開展核彈頭試驗,但已在展開“次臨界”(subcritical)試驗,這些小規模爆炸會被敏感的地震臺站捕捉到,并引起對手的猜忌。“次臨界”測試指的是用一次小型爆炸來模擬核爆以檢驗武器設計等。
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謝爾蓋·里亞布科夫上周表示,俄羅斯將繼續遵守《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只有在華盛頓先這樣做的情況下才會恢復核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