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隨著一聲響亮的啼哭,湘雅醫院手術室誕生了一個特殊的新生命。太感謝你們了,我終于聽到女兒的聲音了,我有孩子了……孕媽媽龔康(化名)含淚
隨著一聲響亮的啼哭,湘雅醫院手術室誕生了一個特殊的新生命。“太感謝你們了,我終于聽到女兒的聲音了,我有孩子了……”孕媽媽龔康(化名)含淚哽咽。
10月20日下午,一名因血型與胎兒不合引發胎兒嚴重溶血性貧血的Rh陰性血型孕婦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救治下,順利誕下一名健康嬰兒。
3次懷胎均告失敗 心塞!
33歲的龔康結婚5年已經三次懷孕,胎兒都因水腫死在子宮內,外院未查出確切病因,而且死胎孕周越來越小,龔女士夫婦非常困惑和沮喪。
直到今年7月底,龔康再次懷孕20周,求助無門的她來到湘雅醫院檢查,才知道是原來是由于自己的血型與胎兒血型不合,導致胎兒嚴重貧血水腫、直至死亡。
胎兒水腫是指胎兒軟組織水腫及體腔積液,包括胸腔積液、腹腔積液、心包積液及全身皮膚水腫,分為免疫性水腫和非免疫性水腫。
免疫性水腫通常指母胎血型不合引起,因母體對其配偶的抗原發生同種異體免疫反應,從而產生抗體,該抗體又通過胎盤傳遞給胎兒,使胎兒發生溶血性貧血,嚴重者發生水腫甚至胎死宮內,其中Rh血型不合最常見。
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式為胎兒宮內輸血治療,糾正胎兒貧血,預防胎兒水腫和死亡,在胎兒達到出生能夠成活后再剖宮產。
四次宮內輸血保胎 心慰!
得知自己的情況后,龔女士從7月底的20周開始,每隔2周都要做胎兒的臍血流和大腦中動脈血流測定,這是一種無創的檢測胎兒是否貧血的方法,當檢測值顯示貧血嚴重時,立即住院進行宮內輸血術。
“宮內輸血的難度在于胎兒的臍帶血管細、滑,胎兒隨時會動,手術只能在B超引導下,垂直進針,進到直徑只有2-3毫米的血管里面,并保持15-30分鐘不動,讓血液緩緩注入。”這要求手術者要掌握高超的胎兒醫學技術,手術團隊要熟練配合默契,才能順利完成宮內輸血手術,國內只有少數的胎兒醫學中心能夠做。且每次輸注后要密切觀察胎兒情況,根據病情變化,每隔2-4周再重復輸注一次。
湘雅醫院胎兒醫學中心主任姚若進教授帶領團隊為龔康一共做了四次宮內輸血,讓她從20周,第一次輸血前檢查的胎兒嚴重貧血,血色素只有27g/L,堅持到32周的血色素72g/L。
考慮孕周大了,估計體重在2000克左右,出生后成活率高,可以直接換血、輸血更安全,逐于10月21日進行剖宮產手術,交給新生兒科積極治療。
“湘雅醫院從2005年開始做這種治療,這個孕婦三次死胎才找到原因,真的很可惜。”提及龔康,姚若進表現出深深的心疼和遺憾。胎兒溶血性貧血常由母胎血型不合導致,是胎兒水腫及宮內死胎的常見原因,多見于母胎Rh血型不合,而MN血型不合引起胎兒宮內溶血性貧血十分罕見。“如果患者出現多次反復流產而又找不到原因的,建議一定做不規則抗體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