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各平臺雙11活動陸續拉開帷幕,一年一度的電商大促狂歡來襲。自2009年淘寶首次推出雙11購物節至今,雙11活動已從淘系延伸至抖音、小紅
近日,各平臺雙11活動陸續拉開帷幕,一年一度的電商大促狂歡來襲。自2009年淘寶首次推出雙11購物節至今,雙11活動已從淘系延伸至抖音、小紅書等多個平臺,并細化出了店鋪、直播、小游戲等多種活動期間參與購物的渠道,這雖然豐富了購物選擇與購物體驗,但也給消費者帶來了新的難題:同一件商品,在哪個平臺、哪個渠道更便宜?
雙11價格大戰打響
隨著電商業務的發展,各平臺為在雙11活動期間吸引消費者,開始不斷對購物消費規則進行迭代升級?,F在,消費者一打開各電商平臺,首先映入眼簾的不是商品的活動價格,而是眼花繚亂的購物玩法與疊加規則,在各種優惠券、滿減規則層層加持之下,才能在支付頁面獲知商品的最終折扣價格,這同樣成了想要以最優惠價格購入的阻礙。
當代年輕人對消費的選擇似乎很慎重與仔細,此時,部分直播間打出的“全網最低價”標簽便成為了最好的引流噱頭。前往品牌方公司進行談判、拿到商品最優惠直播機制的簽約現場、直播間里品牌方哭訴不能再降價了……在購物直播間的預熱宣傳視頻里,常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
與消費者在平臺自助購物、自己計算優惠價格不同,在直播間內,主播會詳細地將商品優惠券領取方式、疊加規則等進行講解,并告知商品的最終折扣價格,省去了消費者自己計算、對比的麻煩。此時主播若多次強調直播間內價格即為全網最低價,多數消費者可能會陷入直播間造就的“信息繭房”,不再去對比其他平臺的價格。
這樣的價格大戰不僅帶來了主播與主播間的競爭,同樣也帶來了平臺與主播、平臺與平臺之間的競爭。“人無我有”是電商銷售的最大利器,每一方都希望品牌方能將最優惠價格機制給到自己,因此在確定雙11最終價格前,主播和平臺會與品牌方進行多輪談判溝通。有的品牌有自己深度合作或心儀的主播、平臺,便會給到其全網最優惠價格,而部分知名度較高或總部在海外的品牌則會實行全網控價,即全網統一價格。
直播間是最低價?記者多平臺對比商品價格
10月24日,抖音頭部主播“瘋狂小楊哥”在直播間稱李佳琦方控價控庫存,導致自己直播間許多大牌產品下架,同日,一名京東采銷工作人員也在朋友圈發文控訴李佳琦“二選一”,與品牌簽署“底價協議”,再次引發網絡上對雙11價格大戰的討論。
誠然,“全網最低價”的標簽,可以給主播或平臺帶來大量客源,是提升影響力的大好契機,因此,有的主播或平臺會要求平臺方與自己簽訂協議,只給自己全網最低價,這類似于一種價格壟斷。但從消費者方出發,同一件商品,從哪里購買并沒有那么重要,唯有價格才是影響消費決策的最核心。
10月26日,話人間記者隨機挑選了幾款參與雙11活動的商品,在多個平臺進行了價格對比。
某法國護膚品牌的涂抹式面膜,主品為50ml,在淘寶李佳琦直播間標注的到手價為399元,贈品為145ml;在淘寶官方旗艦店及淘寶店直播間標注的到手價為429元,贈品為50ml加6ml精華與面膜刷;在抖音官網旗艦店標注的價格為429元,贈品為78ml加面膜刷與洗臉撲。該品牌將最低價給到了李佳琦直播間。
某美國彩妝品牌的眼唇卸妝液,主品為450ml,在淘寶李佳琦直播間標注的到手價為145元,贈品為460ml;在淘寶官方旗艦店標注的到手價為139元,贈品為150ml;在小紅書官方旗艦店標注的到手價為159元,贈品為120ml;在抖音官方旗艦店標注的到手價為135元,贈品為120ml加化妝棉。該品牌的價格與贈品在不同的銷售渠道上存在著一定差異,似乎做到了“雨露均沾”。
某日本護膚品牌的明星產品爽膚水,主品為230ml,在抖音廣東夫婦直播間標注的到手價為1690元,贈品為190ml;在抖音官方旗艦店及抖音店直播間標注的到手價為1790元,贈品為160ml;在淘寶官方旗艦店標注的到手價為1690元,贈品為80ml。該品牌在價格上未顯現出較大差異,但綜合來看,從直播間入手更為優惠。
良性競爭與理性消費才是第一要義
在直播間宣傳視頻中,主播營造出的品牌方被“拿捏”的形象是為吸引觀眾所做出的夸大效果,實際上,最終到手價的確定是品牌、平臺、主播三方博弈的結果。對于雙11各方到手價格的控制,品牌方實則會有自身的考量,若品牌給定某主播或某平臺“全網最低價”,則會影響到與其他主播或平臺的合作,統一控價或各方兼顧,或許才是最好的選擇。
話人間記者在某平臺所建立的主播、品牌、平臺三方內部溝通群聊中關注到,在9月底的聊天記錄中,某品牌在其他平臺上標注的價格低于在該平臺標注的價格后,被該平臺的工作人員發現,該工作人員在群內告知該品牌,這種情況可能會影響到雙11期間該平臺對該品牌的流量投送。隨后,該品牌在群內告知該工作人員,出現其他平臺價格更優惠系品牌工作人員工作疏忽,已改回統一價格。
目前,各平臺雙11活動已進入預售期或正式開賣期,部分平臺與品牌也已發出戰報。越是臨近雙11大促節點,各方價格和營銷的“戰役”就越激烈,網絡上,有關直播間壟斷“最低價”的討論亦在不斷升溫。而從消費者角度來看,過濾掉五花八門的“最低價”宣傳海報與直播間喧嘩的叫賣聲,回歸商品品質與自身需求,進行多方對比,理性消費,或許才是找到最省錢購物方法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