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10月27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訃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原主任、研
10月27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訃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原主任、研究員,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五屆中國民進中央常委吳尊友同志,于2023年10月27日12時56分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0歲。
尊重本人生前遺愿,喪事從簡,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
10月27日,中國疾控中心原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這樣評價吳尊友:“是好同志,真正的流行病學家,是一個學者,我們應該學習他帶病工作的革命精神。”
曾回應“三年白頭”:不算什么
據央視新聞報道,3月4日,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作為本屆全國政協委員,吳尊友準備了關于加強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的提案。《面對面》專訪吳尊友。
新冠疫情發生三年以來,因為隨時都會有任務,吳尊友時刻都處于待命狀態,除了高強度的工作,他內心也承受著壓力。
細心的觀眾發現,經歷三年疫情,吳尊友的樣貌悄然發生著改變,頭發從黑變白,身體變得日漸消瘦。
記者:回過頭來看,你這三年的頭發這個白跟壓力大有沒有關系?
吳尊友:應該說很多人付出比我多,他們在一線工作,有些人還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所以我的這些投入真的算不了什么,很多人頭發比我白得多,我只是通過媒體的宣傳,好像感受到我的工作經歷。實際上更多人承受比我的壓力更大,他們比我更辛苦,而且付出得更多,貢獻得更多。
曾首次科學描述艾滋病暴發流行的傳播方式
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此前介紹,吳尊友1995年畢業于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獲得流行病學博士學位。多年來,吳尊友將國際艾滋病防治工作理論與我國防治工作實踐相結合,針對靜脈吸毒人群、失足婦女、流動人口、男男同性性行為人群、艾滋病毒感染者及其配偶和性病等艾滋病高危和重點人群開展了大量的防治科學研究和現場實踐工作。
1995年初,吳尊友作為技術專家參加安徽農村一家五口3人感染艾滋病毒(HIV)情況調查,發現采血漿污染造成當地有償獻血員中發生艾滋病感染暴發流行,首次科學描述了造成艾滋病暴發流行的污染環節和傳播方式,為及時控制疫情提供了決策依據,預防了大量的采漿獻血員感染艾滋病。
1995年始,吳尊友率先深入吸毒者等艾滋病高危人群開展系列干預試點研究,將科學引進艾滋病高危行為干預。作為技術負責人,吳尊友設計了全國美沙酮治療吸毒試點、策劃全國推廣,使得美沙酮治療從2004年8個試點門診治療1208名吸毒者發展到2013年底763個門診治療40多萬吸毒者,預防了約1.3萬人感染艾滋病。
吳尊友曾設計并實施了艾滋病感染者檢測、咨詢、診斷和治療的“一站式”服務試點研究,使得感染者從確認診斷到啟動抗病毒治療的時間,從試點前的43-53天,縮短到試點后的5天,方便患者及時獲得治療。患者及時獲得抗病毒治療,使得新診斷艾滋病感染者的一年病死率下降62%。這一試點研究成果,很快變成國家艾滋病防治策略,在全國艾滋病疫情重點地區全面推廣應用。
多次獲得國家獎勵或榮譽
據話人間,吳尊友的研究領域為:艾滋病流行病學、高危人群行為干預、艾滋病預防控制策略、項目評估等。
吳尊友的學術兼職還包括:UCLA兼職流行病學教授,UNAIDS科學委員會委員,UNAIDS評估專家委員會委員。
在學術方面,吳尊友先后主持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及美國NIH課題等研究課題40多項,主持重大專項1項、NIH 課題1項。發表學術論文450多篇,包括在《科學》《柳葉刀》等國際著名雜志發表SCI論文250多篇,是《牛津公共衛生教課書》作者,主編中國艾滋病防治英文學術專著兩本。
吳尊友多次獲得國家獎勵或榮譽,包括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留學回國人員成就獎、UNAIDS金質獎章、國際毒品學會Rolleston大獎、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等,并榮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名人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