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11月1日,胡錫進發文談上海萬圣節中國化現象:它是現代都市里趨勢性的需求之一。今年上海的小青年們萬圣節玩出了中國化的花樣,對各種現實
11月1日,胡錫進發文談上海萬圣節“中國化”現象:它是現代都市里趨勢性的需求之一。
今年上海的小青年們萬圣節玩出了“中國化”的花樣,對各種現實社會的人物和文化符號所做的模仿更加吸睛,風頭大大壓過了傳統的“死神”扮相,在互聯網上引起持續關注。當然,反對的聲音也有。
上海的小青年之所以喜歡萬圣節,我認為主要還是因為它好玩,熱鬧,而且是一個大家聚會、往一起湊的機會。中國的傳統節日有自己的特長,更多鼓勵親人聚會,在城市里尤其是這樣。舞獅子、踩高蹺、劃旱船等集體活動在鄉鎮和農村比較流行,大城市里難得一見。端午劃龍舟需要特殊場地,專業性強,而且在北方不流行。我認為,萬圣節受現代小青年們喜歡,這個現象值得思考和關注。
我是覺得,怎么看上海萬圣節今年“中國化”的現象,這可以討論。但是年輕人需要多有一些標志性湊熱鬧、別出心裁出風頭、無拘無束釋放情緒的機會,它是現代都市里趨勢性的需求之一,對它不能光是堵,還要疏。
我們的社會總體上偏嚴肅,紀律性強,這有我們的內在邏輯和優勢。然而什么事情都是辯證的,寬松與釋放同樣是社會和諧的內在要素之一,對實現平衡不可或缺。上海萬圣節比較活躍,已經成為這個現代都市的一個包容符號,我認為輿論在圍觀它的同時,無需給這個符號施加壓力,試圖約束它。
不能不說,上海的小青年們還是挺有創造性的,而且他們骨子里都是中國傳統和當代文化的擁躉,所以他們玩著玩著萬圣節這個洋節,就朝著中國人熟悉的方向改造起它來,而且這樣一改造,引起的關注比往年大了不知多少倍。
我們的社會確實需要多有一些包容,包括承受力。如果什么都規規矩矩,生活會變得乏味,那會削弱年輕人的信心。其實生活中的很多事沒那么復雜,不要人為搞復雜了。在不涉政治的領域多給大家,尤其是多給年輕人一些無拘無束的空間,不會出什么問題,其結果絕大多數情況下會是我們集體情緒變得更加樂觀、自信。社會和諧是一個生態,它注定是包羅萬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