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今年自然災害發生總體較為嚴重,但秋糧為何仍然能獲得豐收?今日(10月21日),在農業農村部就2020年前三季度農業農村經濟形勢舉行的新聞發布
今年自然災害發生總體較為嚴重,但秋糧為何仍然能獲得豐收?今日(10月21日),在農業農村部就2020年前三季度農業農村經濟形勢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劉莉華在答記者問時回應,我國地域遼闊,每年都有災害發生,部分區域的受災并不等于全國糧食的減產,今年糧食種植面積有所增加,同時也實現了抗災奪豐收。
“全年的糧食分成三季,夏糧、早稻和秋糧。今年夏糧、早稻已經豐收到手,分別比上年增加24.2億斤和20.6億斤,秋糧是全年糧食生產的大頭,目前收獲已近八成,可以說全年糧食豐收基本成定局,連續六年穩定在13000億斤以上。”劉莉華在發布會上介紹,今年獲得豐收實屬不易,這是多方力量共同發力的結果。
首先,是黨中央高度重視。劉莉華介紹,今年經國務院同意,向各省區市政府下達了糧食生產的目標,這是多年沒有過的。
同時,今年的政策支持力度之大也是多年少有的。劉莉華說,今年繼續實施了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秈稻最低收購價在連續三年調低的情況下,今年有所提高,釋放了重農抓糧的信號,還統籌整合資金40多億元支持雙季稻生產。另外,中央財政在預算緊張的情況下,還繼續保持了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資金的規模總體穩定,及時下撥了重大病蟲害防控資金和農業生產救災資金。
“第三,是人努力。”劉莉華提到,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堅持全年抗災奪豐收,先后部署打好了戰疫情保春耕、抗洪澇保“雙搶”、抗臺風減損失、防病蟲保豐收四場攻堅戰,對大家關注的草地貪夜蛾,也布設了草地貪夜蛾“四條阻擊帶”和沙漠蝗“三道入侵防線”,最大限度減輕了病蟲危害。“廣大農民群眾也響應中央的號召,克服疫情和災害的影響,及時播種、施肥、打藥、收獲,辛勤耕耘,奪取了今年糧食的豐收。”
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一方面,今年糧食面積增加。劉莉華提到,經過農業農村部初步測算,今年因糧食面積增加,對增產的貢獻率超過了50%。
另一方面,今年也實現了抗災奪豐收。劉莉華指出,各項減災增產的技術措施落實到位,加上大部分地區光溫水匹配較好,對作物生長有利。她表示,我們國家地域遼闊,每年都有災害發生,部分區域的受災并不等于是全國糧食的減產。“對我們國家糧食生產影響最大的是旱災,常年因旱災損失的糧食占了全年糧食損失一半左右,但是今年大家明顯感覺到雨水多,干旱的影響明顯偏輕,對糧食生產來說總體還是有利的。”
下一篇:澤連斯基:我希望讓狗來管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