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11月18日,第六屆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在珠海開幕,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在開幕式上調侃余華的字寫得難看。昨晚一時興起,我說要給
11月18日,第六屆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在珠海開幕,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在開幕式上調侃余華的字寫得難看。
“昨晚一時興起,我說要給余華學生的書題寫書名,因為余華的字寫得很難看,我要故意氣一下他。”11月18日,第六屆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下稱“教博會”)在珠海開幕,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莫言在開幕式上調侃道。
本屆教博會以“匯聚·共享·創新——教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由北京師范大學主辦。開幕式現場,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光謙,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鄭泉水、莫言等“大咖”聚焦勞動教育、創新教育、文學教育等話題,進行分享。
“勞動教育是德智體美勞‘五育’融合的突破口。”王光謙認為,勞動教育發揮著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重要作用,其核心在于培養學生的自立能力和負責任品格。
在王光謙看來,勞動教育容易出現邊緣化、家庭環境中的軟化、社會態度的淡化、學生勞動機會減少等問題,勞動教育往往被視為非核心課程,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和對學術成績的過分關注,導致對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因此,要引導學生認識勞動、尊重勞動,鼓勵學生對力所能及勞動的日常實踐,增加學生對農業、工業等體力勞動的切實體驗。”
活動現場,莫言分享了自己的求學經歷。“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兩年的教育,讓我開闊了眼界,提高了思想活躍度。”莫言說,后來能寫出那么多的作品,也跟這兩年的學習分不開,大家集中在一起學習,互相激勵之下,會爆發出非常大的寫作熱情。
作為北京師范大學國際寫作中心主任,莫言還介紹了中心成立10年來在文學研究、文學教育等方面的探索實踐。10年來,中心邀請了余華、蘇童、歐陽江河等一批著名作家擔任駐校作家,與魯迅文學院聯合培養文學創作碩士,招收各類文學創作方向的碩士、博士百余名。
如何培養會寫作的博士?莫言說,招進來的博士生已經有一定的寫作功底,為了讓他們能夠更上一層樓,中心探索推出“名師寫作指導工作坊”,邀請校內外的專家學者點評學生作品,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工作坊就像一個傳統手工業作坊,老師會手把手傳授知識。”莫言說,工作坊始終注重保護學生的個性,“我們并不是要通過工作坊讓學生寫的都一樣,而是讓他們寫的都不一樣,形成自己的風格,這是我們的努力方向。”
在莫言看來,目前,文學已經進入了一個可以教,而且大家都在努力教的時代,不少大學開設了創意寫作專業。“創意寫作前途無量,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大學開設這一專業,假以時日,中國文學創作隊伍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在大學里接受過創意寫作訓練,中國文學發展將迎來嶄新的面貌。”
本屆教博會為期3.5天,聚焦教育優質均衡、教育治理現代化、新課程改革、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教育數字化、教育質量評價六大領域,采取展覽展示和會議論壇相結合的方式,開展100余場主題論壇和品牌活動,開設1100余場成果工作坊,布設五大展館集中展示2200余項國內外優秀教育創新成果,并設科學教育、家庭教育、項目學習、未來設計、未來媒體與數字素養等特色主題展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