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據中國遠程教育雜志社消息,11月17日,以教育數字化與學習型大國建設為主題的2023(第二十二屆)中國遠程教育大會,在北京開幕。消息提到,教
據中國遠程教育雜志社消息,11月17日,以“教育數字化與學習型大國建設”為主題的2023(第二十二屆)中國遠程教育大會,在北京開幕。
消息提到,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司長周大旺致辭。他指出,我國教育現代化發展進程與世界范圍內數字時代浪潮發生歷史性交匯,既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又面臨著有效應對的嚴峻挑戰。當前,我們形成了數字教育發展理念,開辟了師生教與學的新空間,打造了世界最大的數字教育資源庫,找到了重大任務落地的新抓手,深化了數字教育國際合作。他表示,發展數字教育已經成為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應有之志、應盡之責、應立之功。他希望,未來,要轉變思想理念,深化平臺應用、強化數據賦能、服務終身學習,為推進數字教育發展貢獻力量。
上述消息顯示,此前擔任廈門大學副校長的周大旺已調任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司長。
公開履歷顯示,周大旺出生于1976年1月,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博士生導師。
1998年獲廈門大學化學系學士學位,2002年獲美國紐約城市大學生化系理學碩士學位,2006年獲美國耶希瓦大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博士學位。
2006年至2009年在哈佛大學醫學院進行博士后研究,后擔任哈佛大學醫學院講師。
2011年,在美國待了近12年的周大旺,回到廈大,在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擔任教授。
談及為什么回國,周大旺坦言,隨著國家對青年科研人才的重視和研發投入的急劇增加,中國將步入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急需大量的人才,他希望自己多年所學可以貢獻給祖國建設。當年,數千名青年海外高層次人才報名申請,最終只有143人成功入選。
廈大官網2018年曾刊文《恪守初心 執著追夢——記生命科學學院周大旺教授》介紹周大旺。文中提到,回到廈大后,周大旺繼續從事他在美國的前沿研究——研究Hippo信號通路在組織穩態維持的功能機制,深入探討該通路的生物學功能和調控機制以及其失控導致炎癥發生、肝臟等器官的再生重塑障礙、癌癥發生的致病機理和靶向干預的策略。
探索科研之路荊棘遍布,但他一路前進,以身作則,潛心科研幾近“瘋狂”狀態,長時間一周七天無休,這樣的全身心投入也換來了累累碩果。他以通訊作者身份在多家國際知名雜志上發表多篇論文,研究工作內容被多個Nature Reviews刊物進行專題評述。他在哈佛時的導師也看到他在廈大發表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表示“十分震驚,也感到很欣慰”。
在被問及對未來的期望時,他真切地說,“前輩艱苦奮斗成就中國取得舉世矚目的大發展,我們也應為民族復興和強國建設,爭分奪秒,奮斗終生。”
2012年,周大旺任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在擔任副院長期間,周大旺分管學院本科教學工作,他十分重視拔尖人才培養,因此制定和實施拔尖班的選拔機制、培養模式、年度考核和動態進出方案。同時,牽頭學院理論教學部和實驗教學部多次調研,整合和精簡課程內容,使教學內容更具系統性和連貫性,減輕學生學業負擔,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接觸科研、投入科研工作。
2017年,周大旺升任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2020年被任命為廈門大學副校長,后任廈門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至此番履新。
據教育部官網,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的職責為:規劃、指導高等學??茖W技術工作;協調、指導高等學校參與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以及高等學校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各類科技計劃的實施工作;組織、指導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平臺發展建設和產學研結合等工作;承擔教育系統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和宏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