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據美國《紐約時報》11月30日報道,隨著巴以沖突引發安全擔憂,不僅以色列的國際旅游業陷入停滯,其周邊國家的這一行業也受到沖擊,終結了中
據美國《紐約時報》11月30日報道,隨著巴以沖突引發安全擔憂,不僅以色列的國際旅游業陷入停滯,其周邊國家的這一行業也受到沖擊,“終結了中東旅游業強勁(發展)的一年”。
出于自身擔憂或是政府警告,許多游客對前往中東國家越來越謹慎。埃及阿米索爾旅游公司駐開羅顧問哈勒德·易卜拉欣告訴《紐約時報》,明年2月至9月,其所在公司的埃及辦事處收到的行程訂單僅為正常預訂量的40%至50%。黎巴嫩一家旅行社的負責人侯賽因·阿卜杜拉稱,杰塔石窟、巴勒貝克神殿建筑群遺址等旅游景點通常每天接待數千名游客,現在卻空無一人。自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阿卜杜拉還沒有接到過任何行程預訂。“德國之聲”11月30日引述約旦媒體報道稱,當地酒店的入住率不足10%,一般情況下至少有25%。
“對大多數中東國家的(旅游)需求正在惡化。”《紐約時報》援引全球旅游分析公司ForwardKeys副總裁龐蒂的話說,10月7日哈馬斯襲擊以色列后的3周時間里,飛往中東地區的航班預訂量與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26%。“德國之聲”稱,一家金融咨詢公司10月底發布的市場簡報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埃及、約旦、黎巴嫩自10月初的航班購票數量分別下降26%、49%和74%。
一些郵輪公司取消或修改了今年剩余時間去以色列及周邊地區的行程。《紐約時報》稱,皇家加勒比海郵輪公司將以色列從2024年所有航線中刪除,并將其兩艘郵輪的中東航線改道至加勒比海。MSC地中海郵輪安排部分行程時跳過了約旦和埃及。
“德國之聲”說,由于部分未能獲得退款的旅客仍按照計劃旅行,巴以沖突對旅游業的影響可能剛剛顯現。據《紐約時報》報道,在地理位置上,黎巴嫩、埃及和約旦距離沖突發生地最近,它們高度依賴旅游業。國際金融分析機構標準普爾的報告顯示,旅游業為這三個國家貢獻了12%至26%的海外收入。
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前,中東旅游業正從疫情中強勁復蘇。《紐約時報》援引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的數據稱,今年1月至7月,前往中東的旅客人數比2019年同期增長了20%,成為世界上唯一超過疫情前水平的地區。另外,秋冬原本是中東郵輪旅行的傳統旺季。旅游公司Intrepid Travel的首席執行官桑頓表示,以色列是相對小眾的旅游目的地,但摩洛哥、約旦、埃及等國都非常受游客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