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最近,伴隨著冬季呼吸道疾病的高發,中國、丹麥、法國和荷蘭都報告與肺炎支原體有關的兒童肺炎病例有所增加,美國包括俄亥俄州在內的地區也
最近,伴隨著冬季呼吸道疾病的高發,中國、丹麥、法國和荷蘭都報告與肺炎支原體有關的兒童肺炎病例有所增加,美國包括俄亥俄州在內的地區也報告病例激增。
上周,歐洲的專家發布一份報告,他們在24個國家的45個地點進行支原體監測發現,今年年初支原體感染開始上升,而疫情期間的發病率僅不到1%。
另據《柳葉刀微生物》發表的一份全球性的報告,今年夏季和秋季,支原體感染平均增幅超過四倍,其中亞洲和歐洲增幅更大。
此前專家已經表示,支原體作為一種常見的已知病原體,每隔幾年就會出現周期性流行,特別是在5~12歲的學齡兒童中高發。
在很多醫生的認知里,支原體感染的癥狀是輕微的,支原體肺炎是不典型的肺炎,也被人們稱為“行走性肺炎”,它通常會引起持續數周的咳嗽,伴有發燒和頭痛,有時會出現皮疹,相比典型肺炎的嚴重程度,感染支原體肺炎后,患者狀態總體來說要比感染其他細菌性肺炎更好。
但今年相比以往的支原體肺炎感染大部分以輕癥為主的情況不同,很多住院治療的兒童并未出現咳嗽癥狀,而是發高燒并形成肺部結節,這種現象引起了專家的警惕。西班牙媒體近日特別針對這種“行走性肺炎”發出提醒。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新發疾病監測項目(ProMed)公布的初步數據,盡管支原體肺炎感染一開始的癥狀可能是輕微的,但并發癥,特別是對于兒童等弱勢群體來說,可能會發展成嚴重的感染。
不過一位國內感染病學臨床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支原體肺炎目前的表現來看,今年仍然不能算是典型的肺炎。”
另一位感染科主任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我們遇到的支原體感染典型肺炎的不多,支原體感染后有多種表現,不同人群臨床表現不一,可以表現為無癥狀、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或者帶菌。”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專家認為,用于治療支原體肺炎感染的抗生素類藥物的耐藥性可能是中國病例增加的一個原因。這是因為普通肺炎感染一般都會使用抗生素治療,只要患者用藥后好轉,就沒有必要做過多的檢測,但如果抗生素耐藥了,就需要繼續通過檢測進一步查明感染的具體病原,從而更有針對性地用藥。
有數據顯示,在北京,肺炎支原體對于最常見的大環內酯類藥物的耐藥性達到70%至90%,耐藥性會阻止治療進程,并影響患者的恢復進程。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包括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紅霉素、羅紅霉素和乙酰吉他霉素。
“國內支原體對大環內酯類的耐藥率一直很高,耐藥后就要改用四環素類或者氟喹諾酮類藥物。”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