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北京、天津、山東、河南等多地都陸續下雪了。有網友認為鵝毛大雪才是暴雪。有記者對降雪等級的標準進行了科普。暴雪紛紛何所似?至少
近日,北京、天津、山東、河南等多地都陸續下雪了。有網友認為“鵝毛大雪”才是暴雪。有記者對降雪等級的標準進行了科普。
“暴雪”紛紛何所似?“至少不是現在的樣子。”市民陳先生望著眼前細小的雪花飛揚,再聯想到昨日發布的暴雪紅色預警,發出了由衷的“吐槽”,“總感覺這暴雪沒有想象的那么大,”陳先生覺得,總要像鵝毛一樣,飄在空中,能“模糊了視線”,才叫暴雪吧。
那么,究竟多大的雪才是暴雪?為何對暴雪的“觀感”與實際會有差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為您科普。
什么是暴雪?國家氣象上關于降雪等級的標準,將降雪分為微量降雪(零星小雪)、小雪、中雪、大雪、暴雪、大暴雪、特大暴雪共7個等級。該標準一般采用持續時間12小時和24小時兩種標準。
以24小時降水量為劃分標準,降水量10.0至19.9毫米為暴雪,20.0至29.9毫米為大暴雪,達到或超過30.0毫米為特大暴雪;以12小時降水量為劃分標準,6.0至9.9毫米為暴雪,10.0至14.9毫米為大暴雪,達到或超過15.0毫米為特大暴雪。
為何有時大家對暴雪的“觀感”會不同?中國氣象局給出了答案:降雪在一定時間內的不同分布會給人不同的感覺。例如,同樣是暴雪,如果15毫米的降雪均勻分布在24小時內,給人的感覺是降雪稀疏,但連綿不斷;但如果15毫米的降雪集中在短時間內出現,則給人降雪密集、短促而雪量大的感覺。
值得注意的是,暴雪得是一段時間內的累計降水量達到暴雪量級。“鵝毛大雪”描述的是雪花的大小而非降雪量級。由此一來,“鵝毛大雪”,如果持續時間不長,并不一定是暴雪;連綿細雪如果持續一整天,則累積量可能達到暴雪甚至大暴雪、特大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