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12月18日23時59分,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6 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截至19日13時,積石山縣6 2級地震已造成甘肅113人死亡,536人受傷,
12月18日23時59分,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截至19日13時,積石山縣6.2級地震已造成甘肅113人死亡,536人受傷,房屋損毀155393間。
此外,地震波及鄰省青海,青海省海東市民和縣震感強烈。截至目前,地震已致青海13人遇難,182人受傷,20人失聯,部分水、電、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受損。
據央視新聞消息,經各級各方面全力救援,積石山縣88.36%用戶已經恢復供電,2條35千伏線路已全部恢復送電,12條10千伏線路主線恢復;對國網甘肅劉家峽水電廠開展全面震后排查,發電設備及大壩設施均正常運轉。截至19日15時,甘肅省消防救援總隊現場消防救援力量累計營救被困人員67人,轉移疏散685人,搭建帳篷153頂,排危除險397處,搬運物資14.5噸,會同地方黨政干部和群眾,對2個鎮、17個村進行全面排查,共摸排1158戶,其中危房565間、地質災害隱患點65處。
截至19日16時,650頂帳篷、4080床棉被褥、1604套折疊床、3120件棉大衣、5000雙棉鞋、300套火爐等中央和省級應急救災物資已運至積石山縣。震后,積石山縣15所寄宿制學校14654名師生全部撤離到安全地帶,未造成人員傷亡。
物資捐贈聯系方式公布
目前對過冬物資等需求較大
目前,甘肅省應急廳已經建立“12.19臨夏積石山地震社會救援協調機制”,不建議外省市社會救援力量自行前往,省內救援力量若參與救援可與聯絡人對接。
19日,北青報記者從協調機制聯絡人處獲悉,災區所需要的物資包括發電機、長款棉大衣、安全爐灶燃料、食品、保暖設施、安全防火、女性用品等。“目前,對過冬物資和生活物資需求比較大,需要棉帳篷、清真食品等,因為氣溫比較低,棉帳篷才能過夜。而且災區屬于少數民族地區,如果送食品過來,最好是清真食品。” 19日下午,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公布地震救災捐贈聯系方式。
親歷者:有人屋外生火取暖有人在車上過夜
12月19日,多名地震親歷者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地震發生時,他們第一時間從屋里往外跑,有的在空曠的廣場上避險,有的在外面生火取暖過了一夜,有的在車里過了一夜。
地震發生時,柳溝鄉龔馬家村村民周明(化名)已經睡下了。突然,他感覺床和屋子劇烈搖晃,這才意識到“地震了”。衣服都來不及穿,他就帶著老人、孩子從家里的平房跑了出來。“家里水壺都被震得掉到地上,孩子被嚇哭了,房屋在地震中出現了比較嚴重的裂縫,我們也不敢回去拿衣服和被子。”周明和周圍避險的村民們就地取材燒柴生火取暖,在外面坐了一夜,“因為怕再發生地震,我們也不敢睡。”
周明經營著一家雜貨店,他告訴北青報記者,19日早晨,他透過門往雜貨店里看才發現,店里的貨架都被震倒了,東西也都掉到了地上。“我們附近沒聽說有人員傷亡,主要是房子受損。怕房子出現裂縫有危險,我們暫時還不敢進去,村里道路沒有受損,想等救援隊過來看看情況。”周明說。
和周明一樣,柳溝鄉陽山村的村民安先生在地震發生時也剛睡下,突然感覺床晃得厲害,他意識到發生地震后就直接往外跑。“把家里老人也抬出來了。等不震了之后,我們才回屋里拿了衣服和被子。當時外面氣溫零下17℃,我們農村柴火比較多,就生火取暖。我們在外面烤了一夜的火,沒太敢睡。”
在積石山縣文化路開店的一位居民告訴北青報記者,地震發生后,周邊絕大多數的居民都跑到大禹廣場上過夜。在廣場上避險的馬先生說,他的餐廳離廣場大約800米,地震發生后,他就到廣場上過了一夜。
在吹麻灘鎮一家酒吧上夜班的孟先生告訴記者,地震時,店里還有七八名顧客。因為店里音樂聲比較大,最開始大家還沒反應過來,“后來店里的酒瓶都被震掉摔碎了。我當時正蹲在酒吧門口,跑出去就用了兩三秒。”
孟先生說,“第一次地震發生時,震動大約持續了6秒,周圍房屋有的墻壁出現了裂縫,有的玻璃也碎了。”
孟先生和家人一夜沒睡,“我們把車開到空曠的地方,就待在車里,一直到天亮。”
空軍運-20已抵達,開展抗震救災工作
今天上午,西部戰區空軍一架運-20從西南某軍用機場起飛,西部戰區應急指揮組乘運-20赴災區,統籌抗震救災工作。運-20已于11時左右抵達蘭州中川機場。據悉,本次共搭載人員、車輛、物資共計14噸前往救災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