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一個并不存在的病區,卻有445人次的住院信息,疑似患者名單中還有涉事醫院的領導。近日,一則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鄭州牟州醫院被指涉嫌虛設
一個并不存在的病區,卻有445人次的住院信息,疑似患者名單中還有涉事醫院的領導。近日,一則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鄭州牟州醫院被指“涉嫌虛設病區,捏造住院病歷”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
據新京報報道,設置一個并不存在的病區,再冒用他人的身份信息辦理虛假住院,成了這家醫院套取國家醫保基金的手段之一。對此,當地回應稱,查實涉事醫院套取醫保基金共計614.02萬元。
近年來,一些醫院通過各種手段造假騙取醫保基金的案例不時見諸報端。2021年9月,國家醫保局就曾曝光10起醫院騙保、違規典型案件,以期起到警示作用。
此次事件的“特殊”之處在于,醫院的造假過程顯然有點“粗糙”,也太過明目張膽,可以說幾乎沒有絲毫“技術含量”。而與之相比,之前的那些騙保案件的過程和手段已算是稍顯“隱蔽”了。
從報道內容看,涉案醫院所謂的“婦產科二病區”并不存在。且記者梳理一份患者表格時發現,這份表格中的住院患者包含醫院院長袁某、副院長張某、婦產科主任李某等多位醫院人員。其中袁院長住院8次、張某住院6次、李某住院4次。
更奇葩的是,這份患者表格顯示,在2015年的一次住院記錄中,張某既是患者,又是自己的管床醫生,如此低劣的造假手段,讓人看起來哭笑不得。誠如不少網友說的那樣,如果表格內容屬實,那“屬實有點侮辱智商”。
這樣“粗糙”和明目張膽的造假手段,不由讓人想起了那句老梗——“看著都覺得臉紅”。不過,情緒歸情緒,這時候,還是應該問一句:到底是誰給了他們這么足的“勇氣”來明目張膽地造假,讓他們“一點都不避著人”?
更要追問的是,這樣的情況,地方相關監管部門在審批相關事宜的過程中,又是如何讓這類造假“層層過審”的?按理說,涉事地方的監管部門理應對所管轄醫院的情況更為熟悉,尤其是涉及虛設病區、院長和副院長多次住院造假等事宜,理應更為敏感才是。
畢竟,一個醫院就那么大,醫院的領導就那么多。如果醫院突然多了一個未經審批就設立的“病區”,醫院領導班子更是在幾年內屢次“生病住院”,這其實都是不難發現的漏洞。更別說“副院長既是患者,又是自己的管床醫生”這種拙劣伎倆了。
按照當地有關方面對媒體的回應,已對涉事醫院做出處罰,對相關人員涉嫌違法犯罪的行為,也已移交警方調查。接下來,相信隨著辦案機關的深入調查,相信能夠得出一個更為明確的結論。而輿論也期待,當地能夠舉一反三,加大對騙保等相關事件的整治力度,持續維護醫保資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