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期,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持續偏低,中央氣象臺連續一周發布低溫預警。全球變暖背景下,冷空氣怎么還這么強?一起來看分析。近期,我國
近期,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持續偏低,中央氣象臺連續一周發布低溫預警。全球變暖背景下,冷空氣怎么還這么強?一起來看分析。
近期,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持續偏低,中央氣象臺連續一周發布低溫預警,不少公眾感覺“仿佛生活在冰箱里”。
據預報,21日至24日西北地區東北部、內蒙古中西部、華北、東北地區、黃淮及以南大部地區日最低氣溫或平均氣溫較歷史同期偏低5℃以上,部分地區偏低7℃以上。
為什么氣溫持續低迷?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徐珺分析,13日至16日有一次強寒潮過程影響我國,18日開始又有一股較強冷空氣,導致氣溫一降再降。
根據歷史數據統計分析,厄爾尼諾背景下我國冬季氣溫總體偏暖,但階段性冷空氣活動較為頻繁,也就是說冷暖起伏比較明顯。
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劉蕓蕓表示,冷空氣過程強度不僅受厄爾尼諾影響,也與北極渦旋的分裂和中高緯度西風帶的擾動有很大關系。另一方面,厄爾尼諾將加強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使得更多來自熱帶的水汽向我國大陸輸送。因此,來自中高緯的寒潮過程配合來自低緯的豐沛水汽條件,導致我國中東部出現較大范圍降雪過程。地面積雪造成的晴空反照率增加也使得后期回溫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