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5日,河南焦作一名考研女生凌晨五點半就起床占座,到達時發現已有多人排隊。當事人稱場面確實有點離譜,但最后成功搶到座位。今年的考研初
25日,河南焦作一名考研女生凌晨五點半就起床占座,到達時發現已有多人排隊。當事人稱場面確實有點離譜,但最后成功搶到座位。
今年的考研初試剛剛落下帷幕,一些大三的考生,就已經開始準備2025年的研究生考試了。據媒體報道,12月25日,在河南焦作,一名考研女生凌晨五點半就起床去占座,當她來到教室門口,卻發現已經有許多人在門口等著開門。當事人稱,“這個場面確實有點離譜,好像每年都會這樣,自己也想找個背書的好地方……”相關信息在網上發布后,很快便引起輿論的關注和熱議。很多網民都驚呼:考研真是越來越“卷”了!難道要提前這么早,才能有個座位嗎?
考研占座不是什么新鮮事,據筆者觀察,至少在十多年前,不少高校就有激烈的“占座之爭”,甚至還出現過個別人為了搶座,而與其他學生“大打出手”的新聞。對此,人們與其譴責某些學生素質不高或太過自私,不如多想想這背后的問題:為什么考研的學子必須要面對座位資源緊張的無奈呢?
有些高校確實存在考研生座位資源匱乏的問題,而且在短期內,也難有徹底解決的方案。一些高校的老校區,本身基礎設施條件就有限,教學樓里的自習室也好,圖書館的閱覽區也罷,空間都很小,座位不多。而且,自習室或圖書館并非“考研基地”,畢竟還要給上課、自修和閱覽圖書的學生,留出足夠的空間。盡管一些高校也在想辦法設立專門的教室,用于考研生備考,但面對逐年都在增長的備考人數,學校能提供的資源,仍然十分有限。
但不論怎么說,高校應該盡量為考研生提供溫暖、寬敞的房間,盡可能地提供足夠多的座位。一些考生迫于無奈,在學校里找不到空座位,只能每次都現找座位,頻繁更換備考的地方——這不僅十分浪費時間,也不利于考研生專注復習。還有一些考生實在找不到校內的座位,只能花錢在校外的付費自習室備考,但其安全性遠不如在校內復習,花費也不是個小數字。
面對如此情況,近年來,有些高校借助網絡技術,打造了“智能預約系統”,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資源緊張的問題,也有助于減少因為占座而產生的校內沖突。這種智能系統,可以對校內的座位資源進行電子化編排,學生在網上預約即可。即使一時預約不上,也可以及時尋找其他辦法,或者過段時間再預約??傊?,這總比毫無規則地“搶座”要好得多。
看到有些考研生在寒風中“搶座”的事情,想必很多人都會很心疼。但對于這類現象,我們不能僅有感情上的同理心,還得想出一些具體的辦法,幫助他們獲得更安全、舒適的復習環境。在這個關鍵的人生階段,高校拿出的任何有效的管理與扶助舉措,都將成為考研生奮力前行之路上的溫暖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