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湖南長沙一父親擔心29歲女兒點外賣不健康,便將自己做的飯裝進真空袋,每次給女兒送一周的飯,引發(fā)網友熱議。據白鹿視頻最新報道,近
近日,湖南長沙一父親擔心29歲女兒點外賣不健康,便將自己做的飯裝進真空袋,每次給女兒送一周的飯,引發(fā)網友熱議。
據白鹿視頻最新報道,近日,湖南長沙。爸爸擔心29歲女兒常吃外賣不健康,每周給女兒送一次自制預制菜。
當事人鄒女士稱,自己平時一直點外賣吃,前段時間生病了,爸爸覺得做飯吃比較健康,也能養(yǎng)好身體,于是每天下班給自己送飯吃。但爸爸也要上班,沒辦法長期送,就買了一個真空機給自己做預制菜,每次做一周的量給自己送來。已經持續(xù)了兩周多,感覺很幸福。
網友評論:
29歲,還有爸爸疼愛。真幸福啊
吃外賣最大的原因是方便,不用收拾洗碗,下班了點一份回家就可以吃十分鐘解決一餐飯,就像我有條件做也會做飯,還是愛點外賣,自己做起碼得半小時才能吃上還不錯的飯,就算煮個面都得洗鍋洗碗吧。。。
相關新聞
你吃的外賣很可能是"預制版",還敢經常吃嗎?
有媒體報道稱,在部分一線城市,連鎖餐飲使用預制菜比例已超八成;還有網絡消息稱,在一些大城市,低于50元的外賣,基本用的都是預制菜,這也讓不少,開開心心叫外賣的小伙伴,瞬間感覺"心態(tài)有點崩"…
預制菜是否衛(wèi)生?
能保證營養(yǎng)嗎?
對健康有沒有影響呢?
我們一起來找答案
預制菜到底是啥?
“預制菜”其實是我們的“老熟人”,它還有個名稱叫做“半成品菜”,就是將可食用原料經過預加工制成半成品或成品產品,根據需要配以各種輔料。超市里賣的各種泡面、飛機餐、罐頭、自熱鍋、甚至包括凈菜,其實都算預制菜。
從類型上看,預制菜一般分為四類:即食食品、即熱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
比如我們平時吃的開袋即食的豆干、雞胸肉,就屬于即食食品;需要用熱水浸泡后或者加熱后才能吃的方便面,就屬于即熱食品;經過簡單烹調就能出鍋的魚香肉絲、梅菜扣肉等,就屬于即烹食品;按照分量分裝的凈菜、凈肉、輔料等的小炒菜組合,就屬于即配食品。
對于外賣餐飲行業(yè)而言,常見的預制菜形式,包括料理包或半成品,實際上是將備餐環(huán)節(jié),從門店轉移到了中央廚房,采取批量式、集中式的加工,有利于提升效率。有報道顯示,目前在一線城市廣州,連鎖餐飲使用預制菜的比例已經達到了80%以上。還有專家表示,我們平時點的外賣,大多數可能都是用即烹食品也就是預制菜做成的。
相關數據顯示,近幾年我國預制菜市場規(guī)模逐漸增長,2021年全國預制菜市場規(guī)模為3459億元,2022年預測為4196億元,到了2026年預計可超過萬億元。
而在外賣界,預制菜的普及,主要還是為了滿足現(xiàn)代人生活節(jié)奏對“快”的需求。“5分鐘一道菜、8分鐘做個湯”“手機點一點,外賣送上門”,要想時間短、送餐快、大量供應,沒有預制菜幫忙還真不行。
預制菜安全衛(wèi)生嗎?
預制菜是否衛(wèi)生?答案是:只要是正規(guī)廠家供應,可能比你家自己做的還干凈。
預制菜作為餐飲工業(yè)化的產品,采取批量式、集中式的加工,在提升效率的同時,主要有以下優(yōu)勢:
食材可溯源:正規(guī)資質的生產企業(yè),均需檢測備案。每批次的食材交付都有檢測工序,進行合格備案。
品質可把控:預制菜的飯和菜在不同流水線燒制完成,合流后添加工業(yè)復合調味劑,然后完成包裝出廠,潔凈度會比家庭制作和小型餐飲企業(yè)現(xiàn)做的更高。
當然,如果是一些資質不全的企業(yè)混入市場,那就不一定能保證衛(wèi)生了。
此前很長一段時間,預制菜雖然出現(xiàn)在市場,但還缺乏相關的統(tǒng)一標準。一個好消息是:今年4月27日,全國首部《預制菜點質量評價規(guī)范》團體標準正式發(fā)布,從食品原料采購、制作加工、包裝要求、保質期及最佳品嘗期、貯存、配送等環(huán)節(jié)進行規(guī)范,還鼓勵食品原料可溯源。此外在今年6月,一份《世界中餐業(yè)聯(lián)合會預制菜專業(yè)委員會工作條例》也宣告出爐,讓預制菜市場逐漸變的更加規(guī)范起來。
缺乏“鍋氣”的預制菜
確實不如現(xiàn)炒菜"香"
對于大部分習慣快節(jié)奏點外賣的“干飯”小伙伴來說,或許對外賣的口感并不會太挑剔,合自己口味就行。但對于講究舌尖體驗的餐館顧客來說,預制菜上桌就未必能接受,有媒體調查顯示,不少人都認為現(xiàn)炒現(xiàn)吃的那種“鍋氣”才是進餐館應該享受的味道。
一般來講,預制菜的口味都是統(tǒng)一的,是根據調查后大多數人的口味喜好預設的,不能實現(xiàn)口味個性化,同一種預制菜吃起來都是一個味道。尤其是在口感上不如新鮮出鍋的菜肴,畢竟它的原料已經被加熱處理過一次了,而食客買到手以后可能還要經過二次加熱,口感上會受到影響。
此外,很多預制菜都是經過冷凍保存的,在冷凍的過程中水分凝結的冰晶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食物的口感和質地,會讓食物吃起來有點“粉”。曾有研究者對市售現(xiàn)炒魚香肉絲和料理包魚香肉絲的風味做了研究,結果顯示,一些可以影響食物風味口感的物質,兩者確實存在含量的不同。
預制菜最大的"毛病":
營養(yǎng)單一,容易高鹽高脂
從健康飲食的角度看,預制菜最大的“毛病”在于營養(yǎng)較為單一。專家介紹說,大多數預制菜為葷食,即便有蔬菜,種類也有一定的限制,常見的都是胡蘿卜、豌豆、筍、土豆等儲存時間長又不易變色的蔬菜,缺乏綠葉菜。因此有的小伙伴可能吃了幾天外賣,嘴上就“起皮”了。
專家介紹,總體來說預制菜營養(yǎng)成分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質以及脂肪很好保證,但對于維生素、礦物質以及生物活性成分卻較難有更多的保留。這些成分可能會在加工過程中經水洗、高溫殺菌、運輸等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較多的流失,到了食客手中還會經過二次加熱,導致再次流失。
此外,高脂高鹽往往成為很多預制菜的弊病,不過這一點主要是由食材做法和市場喜好決定的,與是否預制關系不大。由于預制菜的大多數消費者更偏好于咸辣口味,咸意味著鹽含量高,而辣意味著油含量高。從這個角度上說,迎合大眾化口味的預制菜,長期吃確實不利于健康。
曾有營養(yǎng)師分析了5大品牌40款預制菜的鈉、糖和脂肪。結果顯示:其中30款預制菜的鈉含量超過了400毫克/100克,每份的重量都在200g以上,而大多數人能輕松吃下200克,如此就會攝入2克多鹽,一天的鹽攝入可是建議要控制在5克以內。如此來看,400毫克/100克的鈉含量著實挺高了,而高鹽膳食會增加高血壓、腦卒中、消化道腫瘤的發(fā)病風險。
高脂的也不少,采樣分析的40款預制菜中,有17款脂肪含量超過10g/100g。一些銷量較多的菜品像烤五花肉、小炒肉、紅燒肉、糖醋排骨的食材本就高脂;小酥肉、咕嚕肉雖然肉用的是瘦肉,但是裹面糊油炸導致了高脂,這些菜就算餐廳現(xiàn)做或家里現(xiàn)做,也照樣高脂。
有些人擔心預制菜是否會添加防腐劑,對此專業(yè)人士解釋稱,正規(guī)的預制菜主要有兩種保存技術:一是高溫烹飪,然后密封包裝。二是速凍。兩種保存技術完全不需要額外添加食品添加劑來延長預制菜的保質期。至于一些包裝預制菜里的添加劑,專家解釋,只要符合國家制定的添加劑標準,無論是預制菜還是普通菜,合理使用添加劑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給常吃外賣的小伙伴幾個建議
即便常吃預制菜可能對健康不利,但對于時間緊張的上班族來說,預制菜確實方便快捷,難以割舍。更何況即便是點個外賣都很有可能被預制菜“安排”。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才能兼顧“吃飽”和“營養(yǎng)”呢?送給大家?guī)c建議:
①注意葷素搭配:點餐的時候盡量選擇有肉有菜的菜肴,特別是有綠葉菜的,或者直接叮囑商家單獨點一份綠葉菜。實在不行就點個一葷一素,和同事一起吃,畢竟對店家來說,炒個青菜還是很快的。
②避免油大的烹調方式:盡量避免點溜肉段、水煮魚/肉片、鍋包肉、干煸豆角等菜肴,這類菜都是油鹽的重災區(qū)。
③自帶蔬菜和雜糧:對于平時經常點外賣的小伙伴,建議自行帶些方便的蔬菜,比如生菜、黃瓜、圣女果、西紅柿、紫甘藍、胡蘿卜,這些都可以清洗干凈后直接生吃。還可以帶烤紅薯、煮玉米、燕麥片做一部分主食,增加粗糧攝入。
④看營養(yǎng)成分表:如果是自己買帶包裝的預熱菜,一定要看好營養(yǎng)成分表上的脂肪和鈉含量,選擇二者相對低一點的。每餐將脂肪控制在10克以內,鈉控制在800毫克以內,鈉含量≥800毫克/100克就屬于高鹽食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