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春節臨近,呼吁解禁燃放煙花爆竹的聲音越來越多。12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傳出聲音:有關地方性法規關于全面禁止銷售、燃放煙花爆竹
春節臨近,呼吁解禁燃放煙花爆竹的聲音越來越多。
12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傳出聲音:“有關地方性法規關于全面禁止銷售、燃放煙花爆竹的規定,與大氣污染防治法和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不一致;關于全面禁售、禁燃的問題,認識上有分歧,實踐中也較難執行,應當按照上位法規定的精神予以修改。經溝通,制定機關已同意對相關規定盡快作出修改。”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法工委是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立法工作機構。本次全國人大法工委傳遞出的聲音,無疑具有巨大分量。
頂端評論員認為,全面禁放煙花爆竹,是時候終結了。
地方禁放煙花爆竹,無非是出于環保壓力和安全隱患。環保方面,我國已取得顯著成效。據新華社,10年來,全國重污染天數下降93%,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6.5%,我國成為全球空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國家。這意味著,短暫的幾天春節,不會對整年的環保成績帶來多大傷害。中國人辛勞了一年,應該享受過年的喜悅,應該有仰望絢爛煙花的權利。
安全隱患方面更容易解決。劃定可燃放的時段和區域,做好安全措施,已是各地的成熟經驗。地方政府再以此作為禁放的借口,就是懶政、一刀切。
燃放煙花爆竹是中國千百年的傳統習俗,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我國最重要傳統節日——春節不可或缺的節目。保護春節的完整性,是對“文化自信”的實踐。
近期引發熱議的上海萬圣節“萬梗出圈”,是外國節日第一次出現集體“中國化”。這表明,當代年輕人更自信了。而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更需要呵護,更需要慶祝和狂歡。何況,這是中國人春節最樸素、最廣泛的民意,主管部門應該傾聽。
2023年春節,河南、廣東、山東、遼寧等多地將“禁止”改為“限制”,規定民眾在特定時段和區域內可以燃放煙花,曾引起一片叫好。
頂端評論員認為,2024年春節前,各地應以全國人大法工委的聲音為契機,盡快修改相關規定,終結全面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