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愛子心切的王女士無論如何也沒想到,她花了近百萬元卻沒有等來兒子走進心儀的初中。近日,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江蘇鹽城經開區檢察院辦理了
愛子心切的王女士無論如何也沒想到,她花了近百萬元卻沒有等來兒子走進心儀的初中。近日,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江蘇鹽城經開區檢察院辦理了一起詐騙案件,男子許某最終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并處罰金20萬元。
2022 年6月,王女士的兒子即將小學畢業,因初中學區不理想,她想通過“走關系”換個初中,恰好有親戚認識許某。據說許某在教育局“有關系”,能幫忙運作入學,王女士便請求其幫忙。
許某稱自己能辦成此事,并利用王女士望子成龍的急切心理,第一次見面就收取了王女士20張面值1000 元的購物卡和兩條黃金葉香煙。后來,許某又偽裝成教育局領導身份,通過微信告知王女士已經安排好轉學,但需王女士幫忙墊錢。
就這樣,中了圈套的王女士前后共計支出 97 萬余元,卻始終沒有等來兒子的入學資格。最終,許某被王女士扭送至公安機關。“這是一起典型的‘學托’類詐騙。”民警表示,詐騙分子通常利用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謊稱其在“教育局”“學校”有關系,有能力幫助運作入學,以此騙取家長信任,并借機索要“好處費”。
“求學無捷徑,捷徑多陷阱。”辦案檢察官提醒,學校有正規的辦事流程和手續,凡需要錢財疏通“關系”的,應當保持警惕,守好自家錢袋子,依規及時安排子女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