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美國使用"戰斧"導彈對胡塞武裝發動第二次打擊。直新聞: 陳先生,美國對也門胡塞武裝進行了第二次打擊,宣稱要進行嚴厲報復的胡塞武裝為什
美國使用"戰斧"導彈對胡塞武裝發動第二次打擊。
直新聞: 陳先生,美國對也門胡塞武裝進行了第二次打擊,宣稱要進行嚴厲報復的胡塞武裝為什么沒有進行反擊?
特約評論員 陳冰:美英軍隊對胡塞武裝進行了兩次打擊,第一次對也門境內的60個胡塞武裝目標進行襲擊,第二次則是針對一個雷達系統予以打擊。胡塞武裝發出將采取"堅定、強烈而有效的回擊",但在三天內,只發射了一枚導彈,也沒有擊中目標,給人的印象是胡塞武裝沒有作出反擊。
這里有三種可能:第一是美英空襲可能比較有效,擊毀了胡塞武裝的主要武器庫,雖然只打死了5名胡塞武裝戰士,使得胡塞武裝需要喘口氣,重新部署。
第二是胡塞武裝雖然和美英軍隊直接交火了,但其主要目標并不是和美英硬碰硬地打仗,而是通過干擾紅海航運,在經濟上限制以色列和支持以色列的歐美國家。如果這也算是"強烈而有效的回擊",那么部分目標已經達到了。美英空襲以后,紅海局勢進一步緊張,出現失控的巨大風險,更多的油輪和集裝箱貨輪便繞道走,集裝箱價格飆升近600%,特斯拉等歐美著名的制造業工廠停工,原因是交不起高昂的運費。歐美的再保險公司業務也受到巨大沖擊,對歐美經濟的損害將逐漸加大。
第三是胡塞武裝擅長"群峰戰術",是游擊隊,在美英軍隊放松警覺時出其不意地發動進攻。胡塞武裝說美英的空襲,對該組織打擊經過紅海和阿拉伯海的能力沒有重大影響,不排除過些天再發動襲擊。
另外胡塞武裝背后站著伊朗,伊朗的態度對紅海戰爭是否擴大,有重大影響,不排除伊朗、也門胡塞武裝、黎巴嫩真主黨目前正在溝通聯絡,對下一步采取什么行動進行協商。美國總統拜登說,已經向伊朗發出了"私人信息",大概勸說伊朗不要直接參戰。
這些都說明,胡塞武裝對美英軍隊的反擊,或許尚未展開,或許能力有限,畢竟美英是用300多萬美元一枚的"戰斧"精確制導導彈,應對胡塞武裝1萬多美元一枚的粗糙導彈。但可以肯定的是,胡塞武裝一定會行動的。他們控制著紅海海岸線,是"地頭蛇",無論美英軍隊多強大,總歸是外來者。如果美英持續襲擊胡塞武裝,那么卷入更大規模紅海戰爭的風險就越大。打消耗戰,美英沒有優勢。
要知道,武器裝備不差的沙特和阿聯酋,曾介入也門內戰,主要打擊目標就是胡塞武裝,但結果是胡塞武裝越來越強大,控制了包括也門首都薩那在內的大片土地,沙特是花了8年時間才從也門解脫出來。如果美英不想引爆中東戰爭,現在就該和各方談判,結束巴以沖突,解除紅海武裝沖突。
直新聞:針對美英對胡塞武裝的空襲,法國、意大利、西班牙不僅沒有參加空襲,連為襲擊辯護的聲明也沒簽署,這是否意味著西方國家對襲擊出現分歧?
特約評論員 陳冰:美英對也門胡塞武裝的軍事打擊,顯然是受到歐洲其他國家不同程度的抵制。按照美國習慣性的做法,是會拉起一個聯盟,一起行動,以壯大聲威,影響國際輿論。美國去年12月領銜組織"紅海護航聯盟",其中就有打擊胡塞武裝的安排。但是組織"紅海聯盟"時,參與國家就持保留態度。當時說有20國參加,但至少8個國家要求匿名。澳大利亞只派出16人參加,不派軍艦;荷蘭只派2名軍官,挪威派出10名海軍,丹麥稱只派1名軍官參與相關行動。
為什么如此謹慎呢?因為美國組建"紅海聯盟"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如果不是美國偏袒以色列,要把加沙轟炸成廢墟,對巴勒斯坦人制造連續不斷的人道災難,就不會有"紅海護航"之說。只要加沙停戰,紅海就暢通安全。比較有經驗的歐洲國家中,雖然參加了"紅海聯盟",但明確不受美國指揮。法國派了軍艦,但明確仍由法國指揮,不接受美軍擺布;意大利派了軍艦,但明確不屬于"紅海聯盟",只保護意大利船只;西班牙也派了軍艦,但說只參加北約或歐盟協調的行動,不會單方面參與紅海行動。這樣我們就可以看出,美英這次發動也門空襲,北約和歐盟都沒有支持,而是美英的單獨行動,況且大家都知道,胡塞武裝是為巴以沖突停戰而行動的。
因此美英對也門胡塞武裝進行空襲后,德國、丹麥、新西蘭和韓國與美英簽署了一份聯合聲明,為襲擊行動進行辯護,但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不僅沒參與軍事行動,連支持襲擊的聲明也沒簽署。這三個國家很清楚,美英空襲不是降低緊張局勢,而是在拱火澆油。巴以沖突尚未結束,在紅海又挑起了新的戰爭,這與阻止加沙戰爭外溢、維護中東和平的目標正好相反。"紅海聯盟"的20國中只有美英參戰,法國、意大利、西班牙更是在辯護聲明上都不簽字,都說明聯盟在分裂,對美英空襲也門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