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1月10日,有媒體報道稱,此前引起熱議的上海6200元天價咖啡店疑似閉店。1月11日,話人間記者發現,該咖啡店在大眾點評上顯示為暫停營業狀態
1月10日,有媒體報道稱,此前引起熱議的“上海6200元天價咖啡店”疑似閉店。1月11日,話人間記者發現,該咖啡店在大眾點評上顯示為“暫停營業”狀態,最后一條顧客評價系1月9日發布,外賣與小程序目前也無法再下單,記者多次嘗試撥打商家電話,均提示為關機狀態。
2023年11月份,該店曾因推出售價為6200元一杯的天價咖啡而走紅。據話人間此前報道,店家稱此款咖啡使用的是“標王”咖啡豆,每公斤價格為10005美元,店內總共買了約15克“標王”咖啡豆,只能做出一杯咖啡且已被預訂,預計今年不會再有此種咖啡。
大眾點評及菜單顯示,該店消費人均約38元,“天價咖啡”為個例。有顧客評論稱:“被天價咖啡的照片吸引過來的,嘗了38元的燕麥拿鐵,作為路邊咖啡館來說不過不失,比較適合網紅打卡。”
如今,在走紅不到三個月后,該咖啡店大門緊閉、人去樓空,如“曇花一現”。這樣的“短命”咖啡店并非個例,SunsofaCoffee、虎伢咖啡……社交平臺上還能搜索到之前顧客在店里留下的打卡照,現在卻也是閉店狀態。
連鎖咖啡品牌持續入局
虹橋國際咖啡港聯合美團、上海交通大學文化創新與青年發展研究院、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共同發布的《2023年中國城市咖啡發展報告》顯示,上海市以8530家咖啡館的數量位居全國榜首,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環境之下,“卷”贏并獲得長久的一席之地并非易事。
近年來,中國咖啡市場持續升溫,產業規模持續增長,喝咖啡也成為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生活習慣。上海作為中國咖啡館數量最多的城市,咖啡文化深厚,Manner、M Stand等許多連鎖咖啡品牌均起源于此,LAVAZZA、Tims、皮爺咖啡、藍瓶咖啡等海外咖啡品牌也多選擇將中國首店開在上海。
連鎖咖啡品牌主打“快咖啡”場景,出品穩定、門店眾多、知名度高、還有不同的價位區間可供選擇,是許多學生和上班族購買咖啡的首選。
據星巴克咖啡官網數據,目前星巴克已經在中國內地250多個城市開設了約6500家門店,而在上海的門店就有1000多家;瑞幸咖啡作為可與星巴克比肩第一梯隊的國內連鎖咖啡品牌,9月份“醬香拿鐵”的爆火亦助推其不斷擴大規模,據瑞幸2023年第三季度財報,其門店總數已超13000家。
Manner咖啡和M Stand咖啡則定位性價比精品咖啡,既有走“快咖啡”場景的街邊小店,也有裝修精美的主題店,價位與星巴克持平,近年來也在不斷擴大影響力。據官網數據,2023年9月,M stand已布局全國35個城市,開設了440+門店;2023年11月,Manner第1000家門店落戶上海北外灘濱江。
有獨立咖啡館為吸引顧客“花樣百出”
據《2023年中國城市咖啡發展報告》,上海咖啡館總數量以8530家占全國比重的6.4%,其中,獨立精品咖啡館占比55%。
上海的獨立精品咖啡館多使用自選咖啡豆,裝修精美、提供社交場景,定價也多高于連鎖咖啡品牌。連鎖品牌的持續入局,不斷擠壓著獨立咖啡館的市場,有的咖啡館為吸引顧客,開始“花樣百出”。
除6200元天價咖啡外,2023年12月,上海新天地一家咖啡店推出的青椒拿鐵也曾引起熱議。話人間記者曾于12月14日前去探訪,彼時青椒拿鐵的熱度為該店帶來了一定的客流量,門口處有多人排隊購買,有顧客向記者表示:“味道一般,嘗嘗鮮可以,不會回購。”1月11日,記者查詢該店大眾點評頁面發現,青椒拿鐵的團購券已下架,在評價中,有人稱味道一言難盡,不會再復購,也有人表示不超10元的價格還是有一定的性價比。
1月9日,話人間記者還注意到,上海一西餐廳在抖音上發布了“生煎拿鐵”的宣傳視頻,視頻中,該餐廳將生煎包餡料掏空,用包子皮做杯子,里面倒上了拉花咖啡。評論中,有網友對該“創新”并不買賬,表示“愛吃生煎和愛喝咖啡的人都沉默了”。
品質與口味才是穩固顧客的關鍵之處
誠然,搞噱頭不失為吸引消費者注意力的一種辦法,但極易弄巧成拙起到反作用,熱度過后,品質與口味才是穩固顧客的關鍵。
在小紅書搜索“上海咖啡廳推薦”,以熱度為排序依據,綜合網友評論可看出,口味是消費者選擇咖啡館的第一重要因素,環境次之,在前20個帖子的評論中,網友多圍繞咖啡口味展開討論,未有網友以新奇等理由進行咖啡館推薦。
在大眾點評咖啡廳熱門排行榜上,前10名均為獨立精品咖啡館,上榜推薦理由也大多以口味評判為主:“每一杯咖啡都有它獨特的味道”“來自云南的濃縮咖啡”。點開熱門榜咖啡館的推薦菜單,排名靠前的多是拿鐵、澳白等經典咖啡,未發現有類似“天價咖啡”“青椒拿鐵”等創新式咖啡的出現。此外,上榜的咖啡廳亦多是開業1年以上的店鋪。在小紅書推薦和大眾點評熱門榜中重復出現的幾家咖啡廳,開業時間均在5年以上。
記者還注意到,有幾家評分較高的咖啡店,采用的營業模式是“早C晚A”,即白天售賣咖啡,晚上售賣雞尾酒,還有店家在店內養了許多寵物,以“貓咖”“狗咖”的形式營業。在咖啡店眾多的上海,此類創新式營業模式也不失為脫穎而出之道。
《2023年中國城市咖啡發展報告》稱,中國咖啡產業快速發展,預計到2025年,產業規模可達3693億元。中國作為咖啡消費的新興力量,各類咖啡品牌百花齊放,全渠道承接不同消費者對于咖啡價格、飲用場景等多元化的需求,飲咖逐漸步入日常化,未來發展潛力巨大,而在不斷增長的競爭環境之下,獨立咖啡店的長久生存之道仍需持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