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華中農業大學11名研究生聯名舉報教師黃某某學術不端引發社會關注。19日,該校發布通報表示,在已調查材料中發現所反映的問題基本屬實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11名研究生聯名舉報教師黃某某學術不端引發社會關注。19日,該校發布通報表示,在已調查材料中發現所反映的問題基本屬實,初步認定存在學術不端行為。目前,該教師被停止校內所有職務和工作。
學術不端的影響是深遠的。于未來的科技創新而言,學校是原始創新的發源地,學術成果是未來的理論參考和科研依據,如果從根上就是假的,未來的科技創新也無從談起。于學生而言,不給學生提供正常的學術環境,把精力放在學術造假的導師,實在是誤人子弟。
科研經費應該用于科研,高校不能成為教授們賺取科研經費的戲班子。如果真如舉報內容中所說,實驗室形同虛設的道具,放著幾年前的試劑,連最基本的實驗設備都沒有,論文數據和實驗結果信手拈來。那就是毫無底線,為了把科研經費放進自己的口袋,把學校和學生當道具和演員了。不僅浪費了國家經費,誤了子弟,把不負責任的理論成果流向學術平臺,還會引發更多勞民傷財的蝴蝶效應。
學術誠信是最基本的道德底線,也是對學術者的最低要求,對待學術不端社會應該零容忍。根據我國現行的法律規定,科學技術人員存在虛構、偽造科研成果,發布、傳播虛假科研成果,剽竊、抄襲、侵占他人學術成果這些學術不端行為,僅面臨行政處罰。同時,社會對教授等科學技術人員的認可度和包容度又普遍較高。這也導致了,觸碰學術紅線的“收益”高,代價低。禁止學術不端行為,還需要加強學術人員的道德水準,增強觸碰法律紅線的懲罰力度,像整頓娛樂圈一樣整頓學術圈,像處罰劣跡藝人一樣處罰劣跡教授,一旦觸碰學術紅線,就要終身追責,還學術圈一片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