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3月5日,韓國江原大學約10名醫學院教授削發,抗議校方單方面決定擴招。參與削發的江原大學醫學院院長表示,自己身為人師感到慚愧,無顏面對...
3月5日,韓國江原大學約10名醫學院教授削發,抗議校方單方面決定擴招。參與削發的江原大學醫學院院長表示,自己身為人師感到慚愧,無顏面對自己的學生。
政府為醫生們增加人手的計劃為什么會遭到韓國醫生們的一致反對?
首先,醫生們認為政府推出的擴招計劃過于倉促。韓國共有40所醫科大學,現在每年招收3058名學生,根據政府的擴招計劃,醫科大學一年后就要每年多接受2000名新生,而與之相匹配的教學資源卻很難在這樣短的時間內到位。
第二,韓國每年參加高考的考生一般在50萬名左右,考入醫科大學的考生屬于前千分之六的尖子生,這背后需要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一旦醫科大學擴招2000人,醫科大學的招生標準也要適當降低。
第三,對于很多民眾提出的“醫生集體抗議就是因為擴招會使他們的工資減少”的說法,實習和住院醫生們表示,他們的工資都是政府的定額工資,即便醫生人手增加,他們的工資也不會有變化。但醫生增加就意味著國民的醫療保險中要給醫生支付的工資部分會增大,結果必然會導致國民要繳納的醫保費用增加,國民的負擔會變得更加沉重。
他們指出,實習和住院醫生正是由于工資很低,大型綜合醫院才會大量引入實習和住院醫生以減少工資更高的專科醫生和專家的數量。所以一旦實習和住院醫生集體辭職離崗,就會造成大型綜合醫院處于半癱瘓狀態。
而政府大規模擴招,就意味著目前的實習和住院醫生在經過長達四五年的實習和住院醫階段、即將要轉成專科醫生之際,很多大型醫院為了降低成本,放棄聘用他們,轉而接收大量的實習醫生來補充人手。這讓很多實習和住院醫生感到未來渺茫,很難看到“熬出頭”的希望。
此外,醫生們指出,韓國其實不缺醫生,出現醫生超負荷工作的原因在于醫療資源分配不均。隨著健康消費時代的來臨,健康檢測、醫美、皮膚科、口腔科等醫療服務大受青睞,很多專科醫生在取得執照后選擇自立門戶,開設私人診所,工作強度不大還能保證收入。而外科、兒科和急診科等由于工作壓力大風險高,長期處于人手嚴重不足的狀態。
韓國保健福祉部表示,截至4日20時,對主要100家實習醫院進行檢查的結果顯示,在資歷為1到4年的9970名實習、住院醫生中,共有8983人離崗,占比高達90.1%。
很多韓國媒體指出,隨著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世界各國擴招醫科生已經是通行做法,韓國是全球唯一一個因為醫學院擴招引起醫生大規模抗議的國家。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