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3月31日,江西南昌突發強對流天氣,造成4人不幸遇難。專家解讀:吹起一名成年人或需12級風,體重和迎風面積也是影響因素。3月31日凌晨,江...
3月31日,江西南昌突發強對流天氣,造成4人不幸遇難。專家解讀:吹起一名成年人或需12級風,體重和迎風面積也是影響因素。
3月31日凌晨,江西南昌遭遇大風雷電和強降雨天氣,造成4人不幸遇難,10余人受傷。據話人間此前報道,有3名遇難者來自南昌市南昌縣偉夢清水灣小區內的同一樓棟,其中1名女子住在11樓,另1對祖孫住在20樓,3人均是家中玻璃窗被大風吹掉后墜樓。專家推測,事發樓棟可能在強對流天氣下遭遇了下擊暴流或狹管效應。
南昌縣凌晨出現12級大風
3月30日,南昌體感悶熱,最高氣溫突破30℃。當晚,氣象臺發布雷電黃色預警稱,當地多地將有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
當天深夜23時11分,南昌市氣象臺再次發布預警,這次是大風黃色預警信號。預計未來6小時內,該市部分地區將出現8到9級雷暴大風,局地伴有強雷電、短時強降水、冰雹等強對流天氣。3月31日凌晨3時,氣象臺再次發布大風橙色預警。
根據南昌市氣象臺監測,3月30日夜間,該市103個測風站中有79個站的極大風速超過7級,58個站極大風速超過8級,37個站極大風速超過9級,22個站極大風速超過10級,7個站極大風速超過11級。還有南昌縣一站點監測到超過12級的大風。
南昌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孟明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12級大風出現在南昌縣的塘南紅星站。3月31日凌晨4時,塘南紅星站記錄到最大風速達35.3米/秒。這是南昌市有氣象記錄以來出現的第二大風速。孟明華稱,31日凌晨3時至4時,南昌還受到颮線(范圍小、生命史短、氣壓和風發生突變的狹窄強對流天氣帶)自西向東快速移動的影響。
可能遭遇了下擊暴流和狹管效應
12級大風是一種什么概念?氣象專家表示,在12級大風的作用下,人體受到的推力可達465至596牛頓,相當于兩個成年男子的推力,這種風力足以將人吹倒,甚至推倒建筑物內的物品。不過,12級大風在陸地上極為罕見。
氣象專家徐建國對話人間記者表示,這種大風很可能是下擊暴流。“強對流天氣可能帶來多種災害,其中一種是冰雹,另一個就是下擊暴流帶來的大風。”據了解,下擊暴流是一種雷暴云中局部性的強下沉氣流,越接近地面風速越大,最大地面風力可達15級。
當晚,大風不僅將窗戶掀飛,還將屋內的人員卷出屋外。徐建國稱,造成這種極大風力的情況,也有可能是狹管效應。所謂狹管效應,指空氣或水從寬闊的地方突然流動到一個狹窄的地方,流速會突然加快的情況。當小區高層建筑距離比較近,之間就有了狹窄的通風道。當強烈下擊暴流掃過時,在狹管效應作用下,高樓之間的風力比下擊暴流本身的狂風還要大。
話人間記者4月1日在偉夢清水灣小區事發樓棟周邊看到,三棟高層建筑基本為南北走向,北面是一塊空曠的開闊地,南邊則是多排低矮的六層小樓。
根據南昌市氣象臺消息,預計4月2日午后到夜間該市仍有區域性風雹天氣,部分地區有暴雨和10級左右雷暴大風、冰雹、強雷電等強對流天氣。
人能否被大風吹起和多個因素有關
“對于一個正常的成年人來說,被風吹起來其實難度較大。”南京農業大學副教授、江蘇省首席科技傳播專家、江蘇省力學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王永健對話人間記者表示,一個人能否被大風吹起,這和多個因素有關,比如體重、身高、迎風面積和風力的大小等等。
王永健介紹,假設一個成年人的體重為65公斤,身高為175厘米,那么人體表面積約為1.87平方米,風吹來的時候,最大的迎風面積約為0.84平方米。想要把人吹得飛起來,經測算,單位面積的風力大概就是774帕,風速約為36米/秒。對照風力等級劃分,其對應的是12級的颶風(風速為32.7米/秒至36.9米/秒)。也就是說,想要吹起一名正常的成年人,可能需要12級風。
對于南昌此次發生的悲劇,王永健指出,房屋玻璃被破碎之后,被窩(包括蓋被和墊被)可能也起到了增加迎風面積的作用,增加了整體的受力。此外,如果地面有窗臺或欄桿等障礙,可以形成一個有效阻擋,人被吹下樓的概率就會小很多。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