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昨日(4月1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焦點訪談》欄目播出《快遞何以變盲盒》,報道了韻達速遞義烏北苑營業網點涉嫌違法售賣退件等問題。當晚,...
昨日(4月1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焦點訪談》欄目播出《快遞何以變“盲盒”》,報道了韻達速遞義烏北苑營業網點涉嫌違法售賣退件等問題。當晚,義烏郵政管理局會同公安等部門,連夜組織查處行動,現已對涉事韻達法人企業進行立案調查,對涉事網點實施行政強制關停措施。下一步,義烏全市將按照“核實情況、迅速整改,舉一反三、建立長效”的要求,各職能部門聯動,開展聯合專項排查整治行動。同時,浙江省郵政管理局也在全省行業開展自查自糾工作。
昨日欄目《快遞何以變“盲盒”》報道中,最近市場上有一種賣盲盒的生意很火,甚至出現了一種“快遞盲盒”,賣家聲稱這些盲盒都是從快遞公司流出的快遞物品,是買賣雙方真實的購物。
這些“快遞盲盒”不但廣告誘人,銷量也不錯。不少店鋪的銷量都在幾百單以上,有的甚至超過1000單。銷售的方式多為按斤賣或者按件賣。更離譜的是有商家按噸叫賣,一噸標價6000元到8000元不等。
那么,這些各式各樣的“快遞盲盒”究竟來自哪里呢?
知情人告訴記者,這些“快遞盲盒”都是從義烏批發的小商品,直接貼的單子。義烏有專門干這個生意的,一車估堆200塊錢、300塊錢,小商品都往里面塞。順著線索,記者在義烏走訪多地,一位玩具店的老板向記者介紹了其中的貓膩。知情老板介紹,“快遞盲盒”里的產品很多都是來自廠商處理的尾貨低價產品。
除了用低價產品包裝出來的假“快遞盲盒”,知情人告訴記者,市面上還存在用真快遞充當盲盒出售的情況,只不過一般人拿不到貨源,這些貨源都是來自快遞公司內部。知情人告訴記者,“快遞盲盒”是商家不來找的件,名字錯的或者退貨的,這些東西都是內部買去的。記者走訪多地,從內部渠道拿貨的說法也從多人口中證實。
商家的退回件應當退給商家,怎么會被流向市場買賣呢?帶著疑問,記者再次來到三挺路夜市了解情況。在現場,記者以60元每袋的價格購買了3袋“快遞盲盒”一共有177個。經查詢,記者發現這些快遞信息大多是退回簽收狀態,但實際上這些快遞流向了市場,被人當作“快遞盲盒”來銷售。
上一篇:福寶還不滿4歲不能談戀愛 短期內應該還看不到福寶談戀愛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