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央視認證追風者是有人有戲、有義有利的電視劇佳作,播出以來收視飄紅熱度極高,王一博的演技再次得到大家認可.《追風者》自3月21日在總臺央...
央視認證追風者是有人有戲、有義有利的電視劇佳作,播出以來收視飄紅熱度極高,王一博的演技再次得到大家認可.
《追風者》自3月21日在總臺央視電視劇頻道(CCTV-8)播出以來,收視飄紅,熱度極高,引發(fā)了廣泛的關注、討論。
《追風者》并非類型化的主要強調政治視角的紅色諜戰(zhàn)劇,而是從經(jīng)濟視角展開敘事。
很多人把《追風者》歸入諜戰(zhàn)劇,并借此與《潛伏》等諜戰(zhàn)劇佳作進行比較。事實上,《追風者》盡管有諜戰(zhàn)元素,但并非是一部典型的諜戰(zhàn)劇。
在上海時,徐諾(王學圻飾演)與沈近真(李沁飾演)的諜戰(zhàn)線只是副線,主線重點展現(xiàn)魏若來(王一博飾演)與沈圖南(王陽飾演)這對師徒在金融領域的博弈與信仰轉變的心路歷程;
到江西后,諜戰(zhàn)線同樣是副線甚至是微不足道,主線展現(xiàn)的是魏若來與沈圖南這對師徒公開的甚至是面對面的經(jīng)濟“圍剿”與反經(jīng)濟“圍剿”。
因此,《追風者》主要是一部基于歷史真實虛構而成的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重點講述了一個初心純粹的小人物魏若來在那個紛亂喧囂的大時代逐漸建立共產主義信仰的成長故事。
2022年播出的電視劇《破曉東方》,重點從經(jīng)濟視角出發(fā),講述了1949年共產黨全面接管上海后領導建設經(jīng)濟特大城市的歷史故事。
但絕大多數(shù)的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主要從政治視角出發(fā)進行演繹,因此,《追風者》的一個重要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接續(xù)《破曉東方》的道路,再次從經(jīng)濟視角講述了土地革命時期的中國革命故事。
《追風者》不僅對國民黨當年在上海的經(jīng)濟活動進行了歷史展現(xiàn),而且對共產黨紅色根據(jù)地的經(jīng)濟活動進行了歷史展現(xiàn),為革命的列車安上了接地承重的物質車輪。
這些貼地的物質基礎與高飛的精神信仰緊密結合,更好地闡釋了肩負為國為民初心使命的紅色革命列車,為何能在相當艱苦的條件下,仍能緩慢而堅定地、隆隆地駛向勝利的未來。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義利之辯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經(jīng)典命題。
《追風者》并不諱言利,但通過魏若來、沈近真、沈圖南、徐諾等一系列革命者的形象,再次強調了義利應并重、但義重于利的價值觀,這也是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及中國共產黨初心為民的一種再現(xiàn)與致敬。
《追風者》有精彩的藝術演繹,有人、有戲、有年代,達到了思想性與藝術性的較好統(tǒng)一,具有良好的觀賞性。
有不少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雖然選材正確,立意無缺,但藝術演繹的水平跟不上,從而成為“席勒式”的時代精神的傳聲筒,接受效果往往有限。
《追風者》則具有良好的藝術水準,歷史氛圍比較真實;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主要人物的成長軌跡鮮明;戲劇性很強,情節(jié)曲折跌宕,高潮迭起,是一部總體上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yōu)秀電視劇作品。
·精彩的戲劇場面?保障了可看性
作品一開始,就在年代氛圍十足、視聽考究、陰沉壓抑、令人窒息的黑幫大營中,以貪污者之死,推出了本劇的主角、財務統(tǒng)計能力超常的年輕書生魏若來。引人入勝,懸念強烈。
·鮮明的人物弧光強化了真實性
在本劇中,無論是男一魏若來,還是男二沈圖南,都很好地寫出了其性格的成長過程,具備充分的歷史真實性,值得充分肯定。
對于當代的觀眾來說,生而有之、堅定不移的信仰難以理解,但逐漸建立、至死不渝的革命式信仰才具有現(xiàn)實的真實性,才能閃耀起人性的弧光。
魏若來與沈圖南的性格都非常鮮明,并且與其人生地位具有密切的對應關系。
尤其是由王陽飾演的沈圖南,很好地契合了一位民國精英初始高高在上堅強果斷、中則垂頭喪氣苦悶彷徨、后則韜光養(yǎng)晦隱忍待變的精氣神。
從整體來看,魏若來與沈圖南性格還形成了良好的互補關系:前者柔中帶剛,后者剛中帶柔;前者更偏內斂,后者更偏外放。
但兩者均不忘初心,相向而行,終成心心相印的師友與同志,奠定了整部作品昂揚向上的人物基調。
·小人物群像與強大的對手搭建起復雜廣闊的時代背景
劇中借魏若來居住的七寶街出租屋,寫活了一系列位于生活底層的人物。
比如勤勞而運蹇的車夫阿文,落魄但睿智的白發(fā)爺叔,精明而善良的房東周姨,以及魏若來的娃娃親、咋咋呼呼的農村女孩牛春苗等。
尤其是房主周姨,無論是外貌穿著上海話,還是時喜時悲“變色龍”,都演活了一位立體而可愛的上海女房東。
在敵對力量的設置上,《追風者》也并未簡單地弱化甚至是丑化對手,淞滬警備司令部偵緝隊隊長林樵松、上海警察局余志英等人,也都有棱有角,有才有能,展示了不同階層人物的特點,超越了概念化、套路化的簡單范疇。
借七寶街周姨一系列小人物群像,作品形象地展示了那個特殊年代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態(tài)。
借沈圖南、康少捷及僅在臺詞中出場的宋子文、蔣介石等一系列中上層人物的群像,《追風者》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了在“福斯塔夫”式背景中演繹莎士比亞化情節(jié)的使命。
但《追風者》還有一系列可提升之處,比如有些細節(jié)的表現(xiàn)還不盡完美,有些人物的性格還不夠立體,有些情節(jié)的進展還略顯突兀,存在為情節(jié)而情節(jié)、不夠自然之處。應在戲劇性與歷史性的結合上進一步理順劇情邏輯,吸引更多的觀眾。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