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阿里集團5月18日宣布各部門獨立計劃時,已經明確預示了張勇將卸任阿里集團的職位。如《晚點財經》當天報道中的分析,作為阿里集團董事局主
阿里集團5月18日宣布各部門獨立計劃時,已經明確預示了張勇將卸任阿里集團的職位。
如《晚點財經》當天報道中的分析,作為阿里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張勇只出現在阿里云智能業務集團的董事會里,與他搭擋的要么是曾經的直接下屬,要么是還在集團一線工作。其他四個重要業務集團的董事會都與他無關,加入了已長久不過問業務的早期阿里合伙人。
馬云2019年退休時說"希望換個江湖",張勇這次要"創造一個新的江湖"。他帶走阿里內部最有增長潛力的生意,推動其從集團完全獨立,并在監管更嚴的地方上市。如他自己所說,考慮到公司規范化治理的要求,自己不宜兼任集團和阿里云的董事長兼CEO。
阿里員工對張勇的卸任并不感到意外,多數人在內網張勇公開信底下只留下"M"的評論——只是標記一下,表示他們看到了、參與了、見證了歷史。也有人曬出合照,送上祝福,表達感謝,評論區重復最多的是張勇公開信結尾的"再相會、任逍遙",少有人以實名的形式發表自己真正的感受和想法。
一些員工告訴《晚點LatePost》,雖然張勇在阿里未能壓制拼多多,但大家私下里還是覺得他是"比你聰明還比你勤奮的人",認可他做成的天貓以及在無線化時代保住了阿里的位置。"一位有過戰功的CEO"是老阿里人之間的共識。
張勇在阿里集團任職至今16年。他抓住了曾經的消費升級大趨勢,讓阿里集團年銷售額突破萬億美元、積累了千億美元現金,一度成為中國市值最高的公司,帶給股東巨大回報。也是在他擔任阿里集團CEO期間,阿里忽視了消費形勢的轉變,它的挑戰者們快速成長,形成迫近的威脅。
就像一位投行人士在看到今天消息時的感慨,張勇落幕代表互聯網消費升級(新零售、海淘、O2O等)時代告一段落。
消費升級,張勇的成功與困境
張勇2007年加入阿里巴巴,從淘寶網CFO起步,8年后接任阿里集團CEO。成為CEO前的8年,他的最重大貢獻是創立天貓、讓品牌愿意在阿里賣貨投廣告。
接任CEO之后,張勇推動搭建了"大中臺",讓各業務共享數據和技術,試圖讓阿里集團合力對敵。他本人也成了決策的集合點,總是親力親為,最忙的時候一度接受超過30人直接匯報,同時照管線上零售、線下商超、線上批發、物流、云計算等商業模式和團隊基因完全不同的生意。
這8年,阿里集團大致延續了天貓此前的成功戰略,進一步押注消費升級:
天貓接住了阿里IPO后蜂擁而至的國際品牌。蘋果、優衣庫、歐萊雅等謹慎控制渠道的外資品牌很長時間都只在天貓開線上店。
收購銀泰、大潤發,孵化并重金投入盒馬,試圖融合電商與線下零售業,構建"新零售",抓住生活里最高頻的生鮮消費。
收購餓了么、投入O2O,進入了美團所在的每一個市場,滿足新中產消費需求。
菜鳥投資物流、餓了么送外賣、天貓賣品牌貨,阿里集團的所有大投資都有一個共同的期許——隨著經濟發展,更多中國人將變得有錢,愿意花更多錢獲取更好的商品和服務。
2016年淘寶旅行改名為飛豬時,宣布的品牌定位是"主攻年輕人境外自由行"。2017年張勇和馬云去盒馬探店,桌上擺的是帝王蟹、波士頓龍蝦、黑毛豬肉。
在2018年以前,阿里盈利規模和增速持續提高、穩定在單季200億元以上。那時人們的賬面資產在那輪房價漲價潮中迅速膨脹,消費欲得到極大刺激,消費信心指數以異常陡峭的斜率攀升。在央行2018年底的例行問卷調查中,28.6%的受訪者傾向于更多消費,創金融危機以后新高。
在那樣的環境下,中國最大在線零售企業追求消費升級、進入生鮮零售似乎時理所應當。但2018年之后,中美貿易摩擦、三年疫情,消費升級逐漸變成了消費分化。少數人不受影響,繼續買豪車、買LV和愛馬仕,但所謂中產消費群體沒有繼續增長,人們從向往更好更貴的生活方式,轉向便宜而實際的消費。
"新零售"很快陷入了困境。"新零售"通過線下實體,更容易接觸到消費者,但也需要付出比電商更高的成本,只能等待消費力的升級。
盒馬創辦8年,投入數百億元補貼、開店、搭供應鏈,賣得依然是更高品質,但比菜場和普通商超都更貴。2022年,盒馬收入550億元,占阿里GMV不足1%,最近幾個季度剛開始扭虧。而大潤發、銀泰的改造更是收效甚微。
電商的行業格局也因消費環境所改變。當消費者偏向便宜的替代品,當商家庫存積壓、尋找清貨渠道,拼多多一貫追求的極致低價就顯得更具吸引力。
阿里在拼多多2018年上市時注意到這個快速成形的威脅,將其列為高于美團和京東的第一競爭對手。時任天貓淘寶總裁蔣凡在2019年將聚劃算、天天特賣等產品整合成一個入口,主攻低價。一位時任聚劃算員工稱,"就是貼著拼多多打。"但天貓乃至整個淘寶應用此時已經在消費升級,不可能把最好的位置留給低價商品。
阿里的消費升級有多成功,它轉身面對拼多多就有多困難。品牌都不希望清倉打折的過季商品影響自己的新品銷售。在線下,他們讓奧萊折扣店開在直營店幾十公里以外。在線上,他們將更多清貨商品放在拼多多銷售,不希望便宜商品影響天貓期艦店銷售。
曾經阿里集團會果斷封殺所有潛在的競爭者,不論是話人間、微信這樣的大渠道,還是平臺上生長起來的流量聚合站美麗說、蘑菇街,哪怕影響銷售額增長。上市后,阿里集團各業務通過中臺有了更多連接,但他們也愿意為了短期業績,與集團的長遠競爭對手合作。
2020年疫情暴發后,字節成立了電商事業部,明確將電商列為主要商業化手段之一,開始拉攏淘寶天貓排名最靠前的商家。但淘寶依然與抖音簽訂年框,利用抖音導流。淘寶在幾年合作里賣了更多商品,但也用自己完備的貨源幫助抖音培養了用戶消費習慣?,F在抖音電商已經封禁淘寶等第三方外鏈。淘寶、天貓銷售額前2000名的品牌商有98%也同時在抖音直播賣貨。
2019年,拼多多GMV剛過1萬億元人民幣,只有阿里的1/7;當時抖音還沒有自建電商,是阿里的銷售渠道。三年后,拼多多GMV超過3萬億元、抖音電商GMV超過1.6萬億元。兩家公司的GMV已經相當于半個多阿里。
新CEO吳泳銘,不只要管一個控股公司
今年5月下旬,馬云召集了淘天集團各業務負責人開會。會上馬云直接指出"阿里已經十年沒創新""阿里是誰?對焦拼多多、對焦抖音,阿里為什么要學(他們)?"
他認為接下來是淘寶的機會,而非天貓的機會,阿里電商應該"回歸淘寶"。
阿里有了新的目標,以更適合新環境的產品和手段找回競爭力,吸引中小商家和平價商品。這需要業務一把手有更強的操盤能力、產品感知和改革原有模式的決心——2022年,淘寶天貓有七成收入都來自品牌商家。
公司危機時刻,創始人回歸的例子并不少見。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戴爾創始人麥克戴爾都曾復出。星巴克的霍華德舒爾茨今年更是第三次從CEO的職位上退下。但馬云目前沒有選擇這條路。
阿里也沒有選擇從外部物色一位CEO。先例是話人間,李彥宏2017年力邀陸奇加入話人間任總裁兼COO,他曾承諾給陸奇信任與授權,希望他帶領已經從BAT中掉隊的話人間大舉變革、重回巔峰。但18個月不到,陸奇便從話人間離職。
這一代互聯網公司,無論中美,都無法從外部找CEO,本質是創始人和創始團隊都還年輕,他們的勢力、人格、一舉一動都深刻影響著公司。除非創始人肯真正放手。但對于阿里這類處于業務下滑、激烈競爭,且內部勢力盤根錯節的大公司,空降CEO,幾乎無可能成功。
于是,兩位創業初期就在阿里的核心成員分別接替了張勇的職位。
接手阿里集團董事會主席的蔡崇信1999年加入阿里,當時阿里剛成立一年。他曾在阿里早期負責多輪重要融資談判,包括2005年收購中國雅虎、拉來雅虎的大額投資。很長一段時間,蔡崇信就是阿里巴巴集團的財務、投資總負責人,直到2014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投行人士告訴《晚點LatePost》,蔡崇信因為尤其擅長對海外投資人講述中國故事,在資本市場得到很高評價。
接手阿里集團CEO的吳泳銘比蔡崇信更資深。他在1996年就加入馬云的"中國黃頁",3年后成為"十八羅漢"一員,在早期幾個關鍵產品研發上發揮重要作用,先后擔任淘寶、支付寶首席技術官。
2007年以后他的工作重心轉移到商業化,做出阿里賺錢工具阿里媽媽的雛形。2014年以后吳泳銘逐漸淡出業務一線,更多精力投在2015年創辦的元璟資本上,截至目前投出超過130個項目,既有理想汽車、涂鴉智能、摩拜單車、小電科技等明星項目,也有每日優鮮這樣的退市標的。
多位阿里人士認為,吳泳銘遠離一線多年后接任集團CEO,或許并不是能力拔群,而是在阿里內部選人的約束下,只有他最適合:深受馬云信任,有威望、能協調全局,對一線業務有感知、懂產品和技術。
除了吳泳銘和蔡崇信,其他獲集團或子集團董事會任命的合伙人,如俞永福、鄭俊芳、吳澤明等,往往只負責某一塊具體業務,并不統籌全局。"十八羅漢"之一的彭蕾絕對資深,但產品和技術經驗都有限。
"選來選去,只有吳泳銘滿足這幾個條件。"一位阿里人士說。
官宣出任集團CEO前,吳泳銘已經是阿里"1+6+N"組織中兼任最多董事的人,包括利潤最豐厚的淘天集團的董事會主席,以及阿里國際數字商業、本地消費服務公司董事。
在今天下午阿里與投資人的溝通中,一位阿里高管分析,現在的阿里集團CEO不僅要思考投資或資本分配,還要考慮如何長期、多元化發展業務。像吳泳銘這樣既有運營經驗也有投資背景的人就非常適合。
另一位阿里前高層人士也對我們說,"1+6+N"的分權格局下,CEO不會像原來那么重要,但也不會純粹只做控股的事情,他當下著重激發各業務板塊的奮斗精神,還要吸引人才、尋求突圍,這個過程需要領導人有足夠視野和威望。
他評價吳泳銘的優點是年輕、有活力,并且在過往的投資經驗中視野開闊,對技術和商業的結合很敏銳。更重要的是,他是馬云最信任的人之一。
一位知情人稱,2015年之后吳泳銘依然會在阿里內部如組織部、合伙人會議、風清揚班等多種場合發表關鍵意見,馬云也會聽取。
據了解,回到阿里執掌業務后,吳泳銘面臨的三大任務是:
控股集團接下來將成為六大子集團的后端,他和蔡崇信需要在其間協調資源,保證阿里集團的權益也有人維護;
讓六個子公司、N個公司繼續長大;
在阿里集團內部,孵化、探索新模式和新產品。
馬云自己曾說,要在晴天時修屋頂。而此刻是阿里的雨天。吳泳銘今天要在阿里最重要、也最賺錢的業務上發起變革,只做阿里巴巴集團的CEO,淘天集團的董事長是不夠的。或許更廣泛的變革已經在醞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