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據日本媒體報道,最新數據顯示,印度股市市值已達3 4萬億美元,超越法國和英國,位居全球第四。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印度金融市場近三個月
據日本媒體報道,最新數據顯示,印度股市市值已達3.4萬億美元,超越法國和英國,位居全球第四。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印度金融市場近三個月來吸引外資流入。不過,印度能否坐穩這把交椅,有待觀察。
全球第四
《日經亞洲》20日援引金融信息機構quick factset的數據說,截至上周五,印度股市市值已達3.4萬億美元。
與此同時,印度基準股指sensex也在上周五和本周一雙雙打破紀錄,藍籌股指nifty 50也在上周五創下新高。
從地區層面看,在亞太地區主要市場中,印度和日本股指表現較為突出,而印尼和泰國等地股指略顯頹勢。
從國際層面看,印度股市市值已超越法國和英國,目前僅次于美國、中國和日本。在全球主要股市市值中,印度股市占比達到3.3%。
從時間上看,印度股市市值自3月底以來飆升了13%。與此同時,sensex指數上漲了7%,nifty 50指數上漲了8%。
實際上,印度股市提升至“全球第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經過一番起伏。
據悉,作為大型經濟體,印度一度享有全球第五大股市的地位,但在今年1月被法國“奪走”。當時,印度商業巨頭阿達尼集團受到一家美國做空機構指控,隨后市值暴跌,陷入商業困境。
但在上月底,印度股市市值達到3.3萬億美元,重回“全球第五”。從表面上看,這得益于多方面因素,包括上月有調查小組表示,沒有發現阿達尼集團操縱股價的“實錘”,該集團股價隨之強勢反彈。
同時,出于對美國等經濟體增速放緩的擔憂,lvmh等法國商業巨頭的股價大跌,法國股市市值隨之損失逾1000億美元。
但最重要的或許要數外資流入印度市場。據彭博社報道,自3月底以來,外國投資者購買了價值超過80億美元的印度股票,而來自當地機構和散戶投資者的資金流動也很強勁。
一個比較形象的例子是在今年4月,美國蘋果公司在印度的首家官方零售店在孟買熱鬧開業,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親臨現場參加開幕儀式。據報道,庫克當時表示,印度正處于一個“轉折點”,當地市場充滿“活力”。
優勢何在
那么,印度為何能夠吸引外資流入?從國內角度看,主要有經濟、人口和基礎設施三大因素。
首先,近期公布的多項年度財報顯示,印度企業盈利表現強勁。例如,在截至今年3月的財年中,印度領先的汽車制造商馬魯蒂鈴木實現了創紀錄的營收和凈利潤。自3月底以來,該公司股價已上漲16%。
其次,“人口紅利”日益成為印度市場的一大吸引力。據聯合國估計,印度人口規模已在今年4月超過14.25億,成為全球人口第一大國。
據彭博社報道,麥樸思資本合伙公司創始合伙人、有著“新興市場之父”之稱的馬克·麥樸思(mark mobius)說,印度市場的吸引力在于擁有14億人口的國內市場,以及基礎設施——從事建筑材料、醫療保健和互聯網業務的企業。
分析人士還注意到,除了人口數量,人口質量也很重要,尤其是中產階層和年輕消費者的壯大。
據《日經亞洲》報道,瀚亞投資有限公司的銷售和市場主管面谷祥友(yasutomo mentani)表示:“過去,緊湊型汽車(在印度市場中)占主導地位。但現在,多功能運動型車(suv)已成為熱銷車型。”他預計,同樣的現象將出現在日常用品領域,創造“高端消費浪潮”。
與此同時,隨著消費者對汽車和住房貸款的需求增長,印度金融部門預計將受益。自3月底以來,印度國家銀行股價已上漲9%。
在基礎設施方面,印度擁有5000多家上市公司,為全球投資者提供了廣泛的選擇。未來幾年,消費、金融服務、基礎設施、數字化和醫療保健預計將成為收獲“人口紅利”的主要行業。
印度也有著成為全球制造業中心的雄心。匯豐投資管理公司的首席投資官維努戈帕爾·曼哈特(venugopal manghat)說,印度政府對制造業和基礎設施行業的支持也在鼓勵全球投資者將資金投向印度。
還有分析人士指出國外因素帶來的影響。三井住友德思資產管理公司的產品專家三牧洋介(yosuke mimaki)說,在投資者對美國科技股的偏好被重新評估等背景下,印度是投資者可以根據增長潛力購買股票的少數幾個市場之一。
此外,在中美關系緊張的背景下,印度正成為投資者的另一種選擇。近期有消息稱,印度正吸引富士康、特斯拉、美光科技等企業的目光。
下行風險
對于印度股市的發展前景,輿論主要有兩方面看法。一方面,印度股市提升至“全球第四”體現出其潛力,可能意味著該國將在全球市場中分得更大的“蛋糕”。
但另一方面,印度能否坐穩這把交椅,有待觀察。甚至有觀察人士警告稱,下行風險正在逼近。
在經濟層面,近一年來,由于通脹高企,印度央行也走上了加息道路,但步伐已從4月開始放緩。野村證券經濟學家索納爾·瓦爾馬(sonal varma)說,利率走高的影響將體現在印度消費者的可自由支配支出上,或將印度經濟拖入周期性放緩。
在政治層面,印度預計將于明年迎來新一屆大選,能否將“人口紅利”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將考驗新政府的執政能力。
在社會層面,對于印度這樣一個人口大國來說,要想提高教育標準,為每年進入市場的數百萬人創造就業機會,解決不平等和貧困等問題,并非易事。
在外交層面,輿論注意到,印度與鄰國的關系仍有待改善,印度本身也處于地緣政治變局之中。
此外,印度經濟形勢甚至可能受到氣候因素影響,正在卷土重來的厄爾尼諾現象或給印度股市吹來逆風,因為降雨不足可能導致食品價格上漲,以及農村民眾的消費需求推遲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