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據株洲日報視頻報道,一對父子在湖南株洲一家花店購買9999元人民幣花束,隔天投訴至中國人民銀行株洲市中心支行,要求處罰。日前,當地政府
據株洲日報視頻報道,一對父子在湖南株洲一家花店購買9999元“人民幣花束”,隔天投訴至中國人民銀行株洲市中心支行,要求處罰。日前,當地政府部門表示,保護市場主體與規范并行,對涉事花店落實首違免罰,并啟動全市花店巡查和普法教育。這一做法,沒想到受到了很多網友的點贊。目前,涉事花店已按要求下架相關產品。
這對父子在全國涉及投訴400余起,產生廣泛影響的“拍黃瓜”事件即因他們投訴而起,當時,不少商家認為二人是職業打假人,投訴“拍黃瓜”是出于高索賠目的的“惡意投訴”。這一次投訴“人民幣花束”,從客觀效果看,促進了人民幣的規范使用,但二人出于何種動機投訴,尚不得而知。
從報道可知,投訴人今年5月曾到銀行咨詢“人民幣花束”是否違法,得到肯定答復后表示去取證??梢?,其后續購買、投訴行為都在計劃之內,系策劃之后的“有備而來”。
銀行對投訴人咨詢的答復權威、準確,“人民幣花束”涉嫌違法。人民幣是我國法定貨幣,是我國經濟主權的象征?!吨袊嗣胥y行法》規定“禁止故意毀損人民幣”;《人民幣管理條例》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愛護人民幣,禁止損害人民幣和妨礙人民幣流通”。
人民幣本是平整的,用其做花束,反復折疊既有損人民幣形象,也容易造成損傷,影響使用壽命。既然花店違法,有關部門根據相關規定對花店作出處罰,讓其承受一定法律后果,似乎并無不可。但這是機械執法的思路。與之相比,當地作出的首違免罰決定,則是更符合法律精神、更人性化的處理方式。
2021年7月15日施行的修訂后行政處罰法亮點頗多,其中首違免罰是最大亮點之一,“初次違法且危害后果輕微并及時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處罰”。就執法而言,處罰不是目的,糾正違法行為,教育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自覺守法,才是最終要達到的執法效果。
這決定了執法必須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當嚴則嚴,該寬則寬。不考慮違法的主客觀因素,一味從嚴,對當事人不公平,既得不到當事人和公眾的認同,也難以實現理想的執法效果。對輕微違法者首違免罰,釋放立法善意,這是“首違免罰”出臺的初衷。
就“人民幣花束”事件而言,花店固然違法,但系初次違法,未造成后果,情節輕微。而在主觀上,花店這么做,更多恐怕是出于對有關人民幣法規的無知,而非“有意冒犯”。
對花店首違免罰契合了立法初衷,而它和之前多起“首違免罰”案例一樣備受輿論好評,還有一個因素,就是疫情之后經濟恢復的大背景。包括法治環境在內的各個方面,為市場主體恢復、發展創造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這即是當地所稱的“保護市場主體與規范并行”。
事實上,除了行政執法,立法也不斷根據社會現實做出調整。7月12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布《食品經營許可和備案管理辦法》,其中對“拍黃瓜”“泡茶”等簡單食品制售行為,作出了簡化許可的規定,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市場監管部門可以適當簡化設備設施、專門區域等審查內容。
這顯然是對近年多次產生巨大爭議的“拍黃瓜”事件,作出的積極回應,套在相關經營者頭上的“金箍”從此被摘下。
行政處罰法施行兩年,首違免罰取得不錯的執法效果,市場主體得到更好呵護,經濟活力進一步顯現,法律自然就會得到公眾發自內心的遵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