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最近在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平臺上,一種名為白人飯(white people food)的飲食方式走紅。它之所以有這樣的名字,是因為這種飲食方式最初火
最近在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平臺上,一種名為“白人飯(white people food)”的飲食方式走紅。它之所以有這樣的名字,是因為這種飲食方式最初火爆起來就是源于網友曬出的外國同事、朋友在工作日的午餐。
“白人飯”可謂是簡單到極致——它可能是生芹菜蘸上沙拉醬,也可能是堅果、生菜、芝士倒碗里,甚至是一整根未切的胡蘿卜、一顆生的西蘭花和幾片餅干……這些食材構成的一頓“白人飯”,被戲稱“兔子看了都搖頭”。
說到底,“白人飯”的精髓在于“生、冷、少”,你無需像準備中餐一樣對食物進行加工,手頭有什么,洗洗就可以吃了。好處是方便、快捷,壞處是“不好吃”。
這樣的發帖在引起眾多國外留學生共鳴的同時,也引發了國內網友的效仿與調侃。小紅書上,關于“白人飯”已經衍生出了#白人飯、#白人飯也是飯、#白人飯也是飯meme、#為白人飯發聲等話題,微博上的#白人飯話題閱讀量達483.6萬。
各種表情包應運而生。有人開始嘗試這種飲食方式,“也不用跑食堂,也不用想點什么外賣了。番茄、白杏、一塊隔夜燕麥酸奶杯、一片面包(冷凍,明天早上復烤)、一小盒蝦仁加煎三文魚。早午飯齊活!耗時五分鐘吧”;甚至還有人細心地標注出“白人飯”食譜——雖然它似乎并沒有什么技術可言。
中國網友對“白人飯”的討論也引起了外媒的關注,美國CNN、Buzzfeed與英國衛報等紛紛進行報道,介紹“白人飯”在中國網絡上的走紅。
而在主打極簡主義或“餓不死風”的“白人飯”中,出鏡率最高的食材奶酪也意外被帶火。番茄夾上水牛芝士并撒上黑胡椒,經典的布拉塔奶酪被配予青提做成一道“青提布拉塔”端上飯桌,盒馬的和潤牌布拉塔奶酪被賣到缺貨。
“白人飯”之所以成為如今的社交貨幣,除了大家的玩梗心態之外,還有不少商業原因。
首先,這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前輩輕食在消費者處培養出的心智。
“輕食”不是指一種特定的食物,而是餐飲的一種形態,輕的不僅僅是指食材分量,更是食材烹飪方式簡約,保留食材的本來營養和味道。
根據華經產業研究院的報告,2002年,輕食概念首次進入中國食品消費市場,中間經歷了長達十年的蟄伏期,2014年起大量企業涌入,2020年隨著劉畊宏及其健身操的火爆,輕食行業獲得資本關注,頭部品牌進行擴張。
2020年,“超能鹿戰隊”獲得了1200萬元的天使輪融資;2021年鮮食代餐品牌“妖精的盒子”完成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維士小盒飯”獲得近億人民幣的A輪融資;2022年,“FOODBOWL超級碗”于半年內完成兩輪融資,總融資金額達數千萬元。根據窄門餐眼數據,輕食連鎖品牌“沙野輕食”,目前已擁有397家門店,覆蓋全國94個城市。
華經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2017-2021年,我國輕食行業注冊數量大幅增長,累計新增企業占總量的64%。根據企查查數據,近1-3年內成立的輕食行業就有10628家登記在冊。
其次,白人飯不僅操作起來簡單,與輕食相比,食材種類更少且擺盤“粗糙”,更便宜,降低了嘗試與參與網絡話題的門檻。
根據智聯招聘發布的《2019年白領生活狀況調研報告》,超過六成的白領午餐費用控制在20元以內,艾媒咨詢《2022年中國餐飲行業發展現狀及市場調研分析報告》也指出,2021年中國白領群體食用中式快餐的可接受價格中,八成受訪者選擇了30元以下。
對比之下,輕食連鎖店Wagas的一份沙拉動輒就要超過50元,但“白人飯”的自制成本可能只需要十幾元。
眼下,白人飯已經衍生出了諸多不懂的版本和教程。雖然一切從簡,但網友們還是盡力讓自己嘗試一些比較好吃的東西。比如有人給自己加上水煮蛋和午餐肉,吃不慣面包的就換成饅頭,上根黃瓜,再或是配上一杯美式咖啡——看起來就像是“瘦身”了的輕食簡餐。
“帶飯的盡頭是白人飯。嘲笑白人飯、理解白人飯、最終成為白人飯。”有網友這樣調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