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來消費不振,對經濟的負面牽動挺大。究其原因,第一肯定是很多人掙錢少了,難了,能花的錢不如過去多了。第二個原因應該是很多人對未來的
近來消費不振,對經濟的負面牽動挺大。究其原因,第一肯定是很多人掙錢少了,難了,能花的錢不如過去多了。第二個原因應該是很多人對未來的預期不好,感受到各種不確定性,因而有錢也不太敢花,多存起來一些更踏實。
必須要千方百計創造就業,讓民眾多掙錢,但這不是喊口號,宣示重視民生推動就業,就能實現的,這當中同樣有一個信心和預期的問題。發展經濟擴大就業,首先要企業家們“多花錢”,多向銀行借錢,敢于承擔投資風險,這就需要企業家們有信心,預期好,他們相信社會的大氛圍是一個真正鼓勵投資建設,并且有各種激勵、寬松政策支持的大氛圍。
現在國家反復強調抓好經濟,然而社會上仍然到處在講大話、空話,形式主義在很多地方盛行,各地官員們謹小慎微,基層工作面上忙于對標“政治正確”,做具體工作手續繁瑣,而且輿論風險也越來越大。這一切對國家不斷推出的經濟振興政策不是加力放大的,而是消蝕對沖的。很多人有一個大感覺,現在社會特別注重“避風險”,而不是鼓勵闖事業。
官員們如履薄冰自保的心態就不用說了,老百姓對收入可能越來越高、生活會越來越有保障的樂觀預期逐漸被各種擔憂取代。現在很難聽說哪個單位或企業漲薪的消息了,不僅民營機構裁員降薪的信息不斷傳出,國有機構、包括公務員降薪,甚至發不出工資的消息也從生活中以及互聯網上不斷灌入人們的耳中。
一位職場人對老胡說,他所在的公司在裁員,這讓公司里的所有人都很緊張,很怕裁員落到自己頭上,所以大家工作都更努力,形成殘酷的“內卷”。而“內卷”的實際工作效果很差,大家心情變得沉重,有些工作是為了做而做,是些“無用功”。
當大家對未來信心不足的時候,會有很多人不敢生孩子,不敢換大一些的房子,不敢買新車,衣服也在網上買點便宜的得了,很多人出現了今后日子可能會不如現在的焦慮預期。
國家一定要對提振社會信心給予最高的重視,信心起來了,各種僵局都會盤活,疲軟變得強勁。國家要更加明確突出發展好經濟是第一要務,大力宣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國家還應該公開處理幾個形式主義的典型,真正鼓勵有為擔當的干部,推動實績和實效為導向的評價體系貫穿全社會,要給那些勇于開拓創新和不懼責任擔當的人良好的環境,讓他們安全,并且在個人進步的賽道上跑贏那些把形式主義玩得精通圓潤的人。
經濟宏觀數據是一方面,但是讓想找工作的人不感覺到困難,堅決遏制降薪或薪酬停滯現象,防止它成為一個趨勢或者人們的一種普遍預期,讓信心在普通人的交往和口口相傳中不斷充盈起來,這非常重要。國家需要通過各種政策推動繼續漲薪,促進人們對未來收入預期的樂觀轉化。希望各地都能把注意力真正轉移到這個方向上來,中國是潛力巨大的市場,人民勤勞肯干,國家的動員力極強,我們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讓人們這個最根本的信心不斷得到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