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法國和意大利準備將本國公民和其他歐洲人從尼日爾接回國。據法新社8月1日報道,尼日爾政變發生6天后,法國駐尼日爾大使館表示,將在周二晚
“法國和意大利準備將本國公民和其他歐洲人從尼日爾接回國。”據法新社8月1日報道,尼日爾政變發生6天后,法國駐尼日爾大使館表示,將在周二晚些時候開始撤僑。尼日爾政變遭到多個西方國家以及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西共體)的譴責,卻也得到了此前發生過政變的馬里和布基納法索的支持。這兩個反殖民情緒高漲的國家表示,任何為了恢復巴祖姆尼日爾總統職位而對該國進行的軍事干預,都將被視為向馬里和布基納法索宣戰。
法國大使館周二表示,尼日爾首都尼亞美安全局勢日益惡化,法國將趁著該城市還相對平靜時快速撤僑。據估計,不包括來訪的法國游客,尼日爾約有600名法國公民。意大利政府稱,正在為那些想要離開尼日爾的意大利人安排一架“特別航班”,但補充說這“不是撤離”。尼亞美有大約90名意大利公民,而尼日爾全國有不到500名意公民。
7月26日,尼日爾總統衛隊部分軍人在隊長奇亞尼的帶領下,扣押總統巴祖姆并解除其職權。之后,政變軍人成立“保衛祖國國家委員會”,奇亞尼擔任該委員會“主席”并宣布接管國家事務。卡塔爾半島電視臺稱,尼日爾軍方7月31日發起大規模的政治逮捕行動。被趕下臺的尼日爾執政黨發言人表示,政變軍人已逮捕了該黨的180名成員,被扣押者包括石油、能源和可持續能源部長等政要。
據BBC報道,尼日爾政變將對薩赫勒甚至更廣泛的西非地區產生深遠影響。該地區深受政治不穩、暴力叛亂的影響。尼日利亞國際政治問題專家奧洛奇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現在西方國家和西共體各國領導人都非常緊張,因為有跡象表明在布基納法索、馬里、尼日爾發生的政變對周邊國家影響很大,一些國家的軍事領導人也蠢蠢欲動。
尼日爾政變遭到多個西方國家以及歐盟的批評。英國和德國宣布,暫停對尼日爾的發展援助。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發表聲明稱,華盛頓與西共體以及該地區領導人共同呼吁立即釋放巴祖姆及其家人,并將所有權力歸還原政府。他透露,美國將繼續與西共體及西非國家領導人開展合作,以制定下一步措施,從而維護尼日爾“來之不易的民主”。據CNN報道,尼日爾政變發生后,美國駐尼日爾部隊被限制在尼日爾阿加德茲市的美國軍事基地。
尼日利亞《高級時報》稱,尼日爾政變發生后,一些尼日利亞人走上街頭,高呼“打倒法國”。7月31日,尼日爾政變軍人指責法國打算對該國進行軍事干預,法國外長對此予以否認,并稱巴祖姆的總統職務仍然“有可能”恢復。歐盟已對尼日爾政變軍人組成的“政府”實施金融制裁,凍結了歐盟成員國與尼日爾之間的“所有商業和金融交易”。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表示,歐盟支持西共體為應對尼日爾政變而采取的所有措施。7月30日,西共體要求尼日爾政變參與者在一周內恢復巴祖姆職務,否則將采取一切措施予以應對,可能包括使用武力。目前西共體已對尼日爾政變軍人組成的“政府”實施制裁。
不過,同為薩赫勒國家的布基納法索和馬里對尼日爾政變領導人表示支持,并反對制裁和干預尼日爾局勢。這兩個國家周一發表聲明稱,軍事干預尼日爾的災難性后果可能破壞整個地區的穩定,“反對對尼日爾人民和當局實施非法與不人道的制裁”。此外,幾內亞也發表聲明,表示不同意西共體提出的制裁措施,因為制裁“不是解決當前問題的辦法,還會導致人道主義災難,其后果可能會蔓延到尼日爾境外”。外媒說,幾內亞政府也是在政變后上臺的。
制裁和軍事干預尼日爾將讓這個國家的境況雪上加霜。尼日爾是世界上最貧窮、最不穩定的國家之一。該國人口約2600萬,其中大約2/5的人生活在極端貧困中,每天生活費不到2.15美元。自1960年獨立以來,該國已經歷了4次政變。
“扭轉尼日爾軍事政變(結果)的可能性很小。”美國國務院一名匿名官員這樣說。大西洋理事會研究員舒爾金也對軍事干預尼日爾的效果表示懷疑。他說,對尼日爾這樣貧窮的國家進行制裁可能不會有效,“西共體對馬里實施了制裁,但事實證明完全沒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