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立秋也有早晚之分?北京時間8月8日2時23分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立,是開始之意;秋,意為禾谷成熟。整個自然界的變化是循序漸進的過程
立秋也有“早”“晚”之分?北京時間8月8日2時23分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
“立”,是開始之意;“秋”,意為禾谷成熟。整個自然界的變化是循序漸進的過程,立秋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轉折。在自然界,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成熟。
立秋是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熱節氣。
立秋也意味著降水、濕度等處于一年中的轉折點,趨于下降或減少。立秋與立春、立夏、立冬并稱“四立”,也是古時“四時八節”之一。秋天是禾谷成熟、收獲的季節。
8月8日立秋算早還是晚
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這句諺語中提到的“早立秋、晚立秋”,有人認為指的是立秋日期的早晚,也有人是立秋時刻在一天中的早晚。
先看第一種說法。我國古人依據太陽運行的黃經角度設置了二十四個節氣以指導農業生產,而節氣和陽歷是基本對應的,立秋就是其中之一。立秋在陽歷中的時間是固定的,大多在每年的8月7日或8月8日。
古人沒有陽歷,只有陰歷。那么就陰歷來說,立秋的時間相差比較大,立秋在陰歷六月為早秋,陰歷七月為晚秋,有時候能差出一個月之多。我國古代還根據天干地支來紀月,節氣就成了月份的起止點。立秋對應申月的開始,也就是一年中的第七個月。另外,立秋又多出現在陰歷六七月之交,所以有人通過立秋早晚比較陰歷七月的涼熱。如果在六月立了早秋,七月的日子全都在立秋之后,大概率會比較涼快;而如果在七月立了晚秋,那么七月只有約半個月處于立秋之后,前期還處在三伏天里,能不熱嗎?因此,所謂“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的說法如果有些道理,應該就體現在這里了。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判斷早秋還是晚秋應根據立秋在一天當中的時刻:如果立秋時間在上午,則天氣涼爽;立秋時間若在下午以后,天氣就還要熱上一陣。例如今年立秋時間是8月8日的3點12分57秒,據此,應該是屬于“早秋”,后期會比較涼爽。但是氣象專家認為,影響天氣的主要因素是大氣環流、太陽輻射、下墊面情況及人類活動等,立秋時刻早晚影響天氣冷暖的說法沒有科學依據。
立秋不意味著入秋
事實上,立秋不等于入秋,往往立秋節氣之后,還將面臨一段酷熱天氣。酷熱與涼爽的分水嶺并不是在立秋節氣,真正有涼意一般要到白露節氣之后。立秋后,還有“秋老虎”。“秋老虎”大多發生在每年公歷8月下旬至9月,這段時間通常是每年處暑后半個月左右,有時會持續一兩個月。但“秋老虎”不一定每年都出現。氣象資料表明,這種炎熱的氣候,往往要延續到九月的中下旬,天氣才能漸漸涼爽起來。
我國古代將立秋分為三候:
“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
涼風至,刮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熱風。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
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立秋習俗盤點
曬秋
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于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或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全國不少地方的這種曬秋習俗慢慢淡化,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嶺古村,曬秋已經成了農家喜慶豐收的“盛典”。
貼秋膘
“立秋”這一天民間素有“貼秋膘”一說 ,但“貼秋膘”要適度。伏天人們胃口普遍較差,食欲不振,不少人會瘦一些,因此有了“貼秋膘”的習俗。專家提醒,適當的“貼秋膘”有益于恢復體力,但是若貼補過分,相對運動不足,消耗熱量過低,則易導致“秋胖”。
啃秋
“啃秋”,也稱“咬秋”,在立秋這天吃西瓜、香瓜或桃,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
喝秋水
由于夏季流汗較多,人們會在立秋這一天全家人喝一杯立秋水,寓意消積暑,免秋來腹瀉、鬧肚子。
各地立秋習俗
山東:吃“渣”
山東萊西地區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種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
天津:咬秋
天津等地流行“咬秋”,就是吃瓜。人們詳細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春天的腹瀉。清朝張燾的《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
江蘇:吃西瓜
江蘇各地都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稱為啃秋。而立秋這天,也往往是這一年最后一次吃西瓜——人們覺得立秋后,早晚天氣變涼,吃涼的東西會對腸胃產生影響,因此立秋后就不再吃西瓜。
東北:吃餃子
沈陽立秋當然要“搶秋膘”包餃子(吃黃瓜會越來越瘦,吃茄子會越來越胖)。在東北有句俗語:坐子不如躺著,好吃不如餃子。立秋一般是吃餃子或者包子,習慣叫“搶秋膘”。我搶你碗里的一個餃子,秋天就能體格健壯,補上夏天流掉的油水。
杭州:食秋桃
過去在杭州一帶流行食秋桃。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四川:喝“立秋水”吃“涼宵”
四川東、西部還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飲一杯,據說可消除積暑,秋來不鬧肚子。而川東的傳統習俗,立秋這一天老百姓要吃“涼宵”,即用優質糯米制作、再進行冰凍的粥。一方面表達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另一方面象征夏日即將結束,秋天即將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