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SOHO中國正處在爆雷的邊緣。8月18日,SOHO中國在半年報中發布預警,稱公司收到北京稅務局的通知,要求他們北京望京寫字樓,趕緊繳納欠下的1
SOHO中國正處在爆雷的邊緣。
8月18日,SOHO中國在半年報中發布預警,稱公司收到北京稅務局的通知,要求他們北京望京寫字樓,趕緊繳納欠下的19.86億稅金和滯納金,但SOHO中國賬上只有6億多,還不起。
欠繳土地增值稅一直是房企的“通病”,一位行業人士表示:“原來規定是要項目賣完才清繳土地增值稅,所以很多項目故意留下一部分不賣,比如車位、底商等。后來陸續出了補丁政策,不論是否賣完,都要清繳土地增值稅,但許多企業執行不到位。”央視曾經統計過,2005年至2012年八年間,房地產開發企業應繳而未繳的土地增值稅總額超過3.8萬億元。此后行業出現過一段整治,但仍未能解決這一痼疾。
為緩解資金壓力,SOHO中國也有所行動。據悉,SOHO 中國位于北京的資產中,一些自持物業的租金下調了,其中包括光華路SOHO二期、銀河SOHO等。而要賣的若干物業中,不只是光華路SOHO二期。
此時,遠在美國的潘石屹,又有何舉動呢?自今年3月就硅谷銀行爆雷事件回應公眾后,潘石屹就再也沒有發聲了。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地產大佬”潘石屹,在普羅大眾眼中,更像一個“明星”。也正是在這種光環效應下,潘石屹頂著代言人的標簽,每年為SOHO省下數千萬元的推廣費用。那些年,SOHO打造的地標性建筑,也填補了中國商業辦公的空白。
然而,種種爭議下,他近兩年的口碑,跌到至暗時刻。與此同時,SOHO中國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煩。
欠稅近20億,如何補?
潘石屹曾打造出不少地標性建筑。
比如光華路SOHO二期,占據北京城最金貴的CBD核心,由世界著名建筑師事務所GMP設計。再比如銀河SOHO,作為朝陽門地標性建筑,這棟辦公樓以獨特的設計風格,成為網紅拍照打卡地。
然而,你很難想象,這兩棟光鮮的大樓,如今卻跟“空置率”“降價”等字眼掛鉤。“降價是從上周開始的。光華路SOHO二期的日租金,降到了6.5元一平米。銀河SOHO調到了5元,之前是6、7元。”資深商業地產中介宋楓表示,他非常熟悉SOHO系列辦公樓的市場現狀。
這兩棟大樓的租金,曾一度很堅挺。光華路SOHO二期,在2020年上半年的日租金均價,約9-10元每平方米,屬于價格較高的甲級寫字樓。即便是到這一年11月,光華路SOHO租金打了8折,每平方米也還是超過7元。而銀河SOHO,最高時候,能租出9.5元的高價。
目前,從貝殼找房上看,光華路SOHO二期掛出的62間房的租金,分別在6-10元不等。對此,SOHO租賃部的一名員工表示,“價格比較好談好溝通,有浮動的空間,但不是明面上的。”
無論如何,從整體來看,2023年上半年,SOHO北京的辦公樓,出租率和收入情況,不盡如人意。受一些早教機構搬離、附近區域有新入市中端項目、此前疫情黑天鵝等多重因素影響,光華路SOHO二期空出不少面積租不出去。而銀河SOHO,“空了大概150套房子。”至于望京SOHO,“隨著一些科技公司、教育公司的搬離,一下子空出去不少。”宋楓表示。
在SOHO旗下商辦租賃平臺能看到,望京SOHO有多達166套房源可出租。這從SOHO半年報中也可以佐證。2023年上半年,北京的5個項目出租率下滑較大。包括望京SOHO在內的3個項目出租率不足65%,剩余兩個項目出租率則不及90%。
SOHO也有辦公樓出租率不錯,比如其位于上海的寫字樓。除了SOHO天山廣場的出租率為78%之外,剩余3個項目出租率都達到了90%及以上。
北京也有表現好的寫字樓,比如麗澤SOHO,其實現了租金收入增長,上半年收入達到8988.7萬元,同比增長313.4萬元。“麗澤SOHO基本是滿租的狀態,華為在這里租了5萬多平方米,它旗下的公司也租了三四萬平方米。”宋楓告訴「市界」。同樣是SOHO的辦公樓,為何有這樣大的差距?
除了跟市場行情、企業搬遷、業務調整和整合至自用樓宇等因素有關外,還跟辦公樓的基本條件脫不了干系。“SOHO上海的一些寫字樓還是比較優質的,租金回報率也不錯,跟北京開發的一些辦公樓相比,實用性也提高了,相對成熟一些。”一名資管公司的高管告訴「市界」。
SOHO早期在北京開發的一些辦公樓,注重于外觀的好看,而忽略了實用性。以2009年破土動工,2012年落成并交付使用的銀河SOHO為例。“銀河SOHO個別戶型使用率高,其他的都在60%多,有的使用率都不到40%。”宋楓解釋道,剛開盤的時候,很多客戶很新奇,覺得很不錯,但經過市場的淬煉,客戶的認知提高了,“他們覺得使用率這么低,還不如花同等價錢,租一個面積更大的辦公室。”
因為出租率太低,SOHO物業的交易價格也一路狂跌。受大環境的影響,好多業主還不上房貸,于是想賣掉,卻一直賣不出去。房子就一路降價,有的房子現在快跌到三萬了。“最高的時候,能賣到8萬-10萬元每平方米。”其實,銀河SOHO有一部分物業是SOHO自持的,有一部分被散售出去了。被逆勢抄底的,正是散售給小業主的房子。
這些抄底交易,跟SOHO本身沒多大關系了,它現在也無暇顧及這些。8月18日,SOHO發布的爆雷預警顯示,公司收到北京稅務局的通知,要求北京望京寫字樓,趕緊繳納欠下的19.86億元稅金和滯納金,但SOHO中國賬上只有6億多,還不起。
事情緣起于去年8月SOHO子公司北京望京搜候房地產有限公司(下稱北京望京公司)收到當地稅務機關的稅項繳納通知,要求其在2022年9月1日前支付望京SOHO項目塔1和塔2的相關土地增值稅人民幣17.33億元,自稅款滯納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截至2023年6月30日,北京望京公司已支付土地增值稅人民幣30,600,000元,但尚有人民幣19.86元的土地增值稅和相關滯納金未被償付。
除了這19.86億元,SOHO還有一筆42億元的銀行貸款,也還不上了。“可能出現交叉違約。”
對于未來如何繳納土地增值稅和相關滯納金,SOHO給出的方案是:繼續處置若干商業物業。曾填補中國商業辦公空白的SOHO,為何走到今天這一步?這得從潘石屹打造的建外SOHO說起。
當年也曾引領建筑時尚
王城還記得大一那年,剛開學沒多久時,他的建筑物理學老師在課上評價建外SOHO的那番話,“潘石屹這個項目做的不行,看著效果圖就選了最終的設計方案,建起來的房子很多功能也不好。”對于這句話,當年還青澀的王城,也深以為然。
直到大二那一年,他進入一家建筑設計事務所,看到建外SOHO的效果圖。王城才意識到,在那個特定年代,建筑物理學老師的話,并不一定對。潘石屹和SOHO選擇山本理顯的作品,的確是因為他設計的效果圖更漂亮,“競標的其他作品,很多更注重實用性,而忽略大樓的美觀性。”并且,建外SOHO是一個方方正正的用地,先做效果圖,再去做場地設計,是沒問題的。
盡管忽略實用性并不意味著就是對的,但從建外SOHO地塊絕佳的地理位置來看,也從當年潘石屹打造商業辦公樓的戰略思維來看,建外SOHO當年的定位就是北京地標性建筑。這也是王城從事設計師工作很多年后,才悟出來的道理。“那個年代,地標性建筑,好看是首選。好看才會有銷量。”
此言非虛。外觀獨特時尚,輕盈靈動的建外SOHO,一經推出立馬驚艷了許多人。在大眾“房子還能這么建的”的感嘆中,建外SOHO在開盤后的2002年和2003年,連續獲得全國房地產單體項目的銷售冠軍。就在建外SOHO被媒體稱之為北京“最時尚的生活櫥窗”的同時,潘石屹也從地產圈內紅到了地產圈外。
潘石屹這么“紅”,一方面是他在微博上擁有不少粉絲,另一方面歸功于建外SOHO老板這個身份。由建外SOHO開始,潘石屹仿佛打開了任督二脈。隨后幾年,潘石屹和SOHO中國,推出的每一個新項目,不僅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還成為各區域的地標性建筑。外觀漂亮,地段絕佳,是這些辦公樓的共同點,比如前門SOHO、北京東二環工體北路上的三里屯SOHO等。
“很新奇、很時尚”的口碑中,早些年的SOHO系列,銷量可謂一騎絕塵。2007年,SOHO成功上市,并在北京、上海打造出更多的辦公樓。憑借商業地產“開發-銷售”模式,SOHO進入了它的快速發展期。2010年這一年,SOHO商業散售額,達到238億元。
SOHO中國前員工司元記得,那些年只要有大型活動,都會找SOHO要素材。“很多城市形象類的大活動,SOHO都參與過。在建筑藝術這一塊,SOHO有很大創新。”但令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238億元成了潘石屹再也邁不過去的數字。從2012年開始,SOHO“轉售為租”。這是SOHO的第一次轉型。
做出這一決定,一方面是由于北京禁止物業散售的政策,另一方面是被散售之后的SOHO寫字樓,陷入了業態混亂、租金上不來的泥淖。這影響了SOHO的口碑。但轉型之路,談何容易?2014年,潘石屹轉型新共享辦公時,SOHO的營收仍然在下降。一直到2022年,SOHO的營收只有17.75億,相當于高峰時的十分之一。
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臺。復盤來時路,除市場下行、需求不足、以及疫情重擊等因素外,這家公司多年前埋下的雷——辦公樓實用性問題,也隨著時代的進步被引爆了。王城還記得,因為排風系統不合理,望京SOHO地下停車場,總有一股難聞的泔水味;建外SOHO的兩部電梯,一等就是二十分鐘……“為什么SOHO越來越不受追捧了,其實就是中國人的審美和居住要求提升了,不過于追求多功能和時尚,更注重切實的居住需求了。畢竟,房子是用來住的。時代不一樣了。”
潘石屹的口碑,也一路下滑。2013年起,潘石屹不斷拋售資產:賣地王、賣商業廣場、賣辦公樓、賣車位……2014年,潘石屹夫婦成立專項基金會,向哈佛捐款6億元。2021年,潘石屹還欲將整個SOHO,賣給美國的黑石。2022年以來,潘石屹又與SOHO進行了切割:卸任了8家企業的共14項職務。2022年年底,潘石屹被外界發現,他人在美國。
一直到2023年8月18日,SOHO中國發出爆雷預警,大眾也對潘石屹的質疑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探究潘石屹做這些事的動機,司元告訴「市界」,“早年在海南的經歷,那種死里逃生的感覺,對他(潘石屹)影響很大。他在那次泡沫來臨之前逃頂,那種極限經歷讓他的商業神經變得格外敏感。”這一次,劇情和30年前驚人的相似。
資產不好賣,租金不好收
在司元看來,潘石屹是一個好老板,沒有那么玻璃心。“潘老板有點小駝背,感覺永遠在笑,看起來特真誠。”另一名SOHO中國前員工告訴「市界」。
不過,外界也有人如此評價潘石屹,“他有農民的謹慎,小官員的逢迎,讀書人的狡黠和藝術家的取巧。妥協、投機和謹慎,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利益。”盡管潘石屹對此否認,但有人算了一筆賬:潘石屹和張欣夫婦,在近7年間累計套現300億資產。
時至今日,潘石屹給SOHO留下的,是一個“殘局”。業績方面,上半年,SOHO 中國實現營業收入 8.22 億元,同比下降 8.32%;歸屬母公司凈利 1361.3 萬元,同比降 93%。負債方面,SOHO中國有銀行貸款及其他貸款約160.46億元,總負債約315.19億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SOHO賬面上只有6.27億元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
但好在,SOHO還有689.2億元的總資產。SOHO的主要資產,仍是支撐其業績的“九大金剛”。即北京的前門大街項目、望京SOHO、光華路SOHO、朝陽門SOHO、麗澤SOHO,和位于上海的SOHO復興廣場、外灘SOHO、SOHO天山廣場、古北SOHO。「市界」發現,近些年來,為了緩解資金壓力,SOHO一直在處置若干商業物業。
“SOHO有好多物業正在售賣。”8月30日,宋楓說。確實,從SOHO商辦租賃平臺可以看到,中關村SOHO、銀河SOHO、朝外SOHO、朝陽門SOHO、三里屯SOHO、光華路SOHO、SOHO現代城等項目,有不少物業正在售賣。“光華路SOHO二期也一直尋找買家。”盡管SOHO的資產都很優質,但賣資產以自救這條路,SOHO恐怕不大好走。
前些年,接盤SOHO資產的人中,不乏山西、陜西的煤老板、河北的鐵礦老板等。但時移世易,在震蕩的市場大環境中,煤老板們的身影變少了,稍微多起來了的,是金融企業與涉房企業。他們中的少數是想投資,大多數欲買下自用,但最終很少人出手。
宋楓曾帶一個客戶,去看了光華路SOHO二期項目。“當時,這棟大樓出價是70多億元。合下來每平方米是6萬多元,正常市場價能賣到7萬多元。”但因為客戶資金比較緊張,最后沒有交易成功。這棟樓單價不高,但體量太大了,導致總價高。
銀河SOHO的一處物業,從2021年就開始售賣,但直到今天也沒有賣出去。王城曾帶客戶去看過。那是一座商業小獨棟:地上四層,大約5000平方米,帶租約出售,售價4.2億元。王城一番評估后,將價錢壓到了2億多。SOHO認為這個價錢太低了,雙方互不讓價,最終這事不了了之。
“SOHO不愿意降價的很多原因,是這座小獨棟需繳納不菲的土地增值稅。”王城告訴「市界」,如果選擇降價拋售,SOHO在支付土地增值稅后,賣樓的錢便所剩無幾。實際上,SOHO有不少辦公樓,需要支付高額土地增值稅,比如欠了將近20億元土地增值稅的望京SOHO,便是其中的典型。
更重要的一點是,“因為一些這樣那樣的糾紛,SOHO拋售的資產,一些過不了戶。比如去年賣的資產,不少過不了戶。”宋楓向「市界」解釋道,過不了戶相當于SOHO賣樓的錢,拿不到手上。拿不到手上,就還不了手上的債。這也就意味著,靠出租自持物業,獲取租金收益,似乎是SOHO的最大出路之一。
其實,為了將房子出租出去,SOHO中國這些年沒少使勁。除了采用打折、下調租金等手段外,SOHO這幾年一直在招人。“如銀河SOHO換了不少人,挖過去很多商業地產的人。”宋楓告訴「市界」,SOHO的銷售是所有寫字樓里面最多的。即便這樣,SOHO整體情況仍不及預期。
“大家都在控制預算,雖然有的樓租金降價到五六元,但好多客戶會去找比五六元還便宜,比如三四元的寫字樓。有的甚至跑到了五環、六環外。”宋楓向「市界」感嘆道。并且,隨著時代的進步,客戶認知的提升,SOHO寫字樓使用率低等問題,也讓很多客戶打了退堂鼓。這也就意味著,在時代大勢面前,SOHO的自救路,難言樂觀。
遠在異國的潘石屹,能解決這些問題嗎?他留下的殘局,又該如何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