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最近關于預制菜進校園引起了很多爭議,家長對預制菜還是比較反對的,下面大家就和話人間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專家:校園應是預制菜最后的市場。
最近關于預制菜進校園引起了很多爭議,家長對預制菜還是比較反對的,下面大家就和話人間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專家:校園應是預制菜最后的市場。
專家:校園應是預制菜最后的市場
作為國家重點培育發展的新興產業,預制菜有相關協會的行業標準,又有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但鑒于目前市場處在上升期,魚龍混雜,必須經過充分市場博弈,通過消費者選擇才能優勝劣汰。
這是預制菜進校園的基本前提,因為校園食品必須充分保證安全、營養和健康。校園應是預制菜最后挺進的市場,也有網友建議:“在進校園之前,預制菜先進地方政府機關食堂會更令家長們安心。”
除了產品和行業真正成熟需要時間外,目前學校后勤管理相對封閉從而形成“天然”壟斷,能否保證所采購的預制菜安全、健康仍有疑問。
如果現階段預制菜強行進入校園,對監管能力是巨大考驗。結合來自家長和社會各界對知情權、監督權遭到忽視的憤怒,預制菜進校園更需充分科學的論證,畢竟孩子絕不能成為一個新興食品行業的試驗品。
預制菜是否已大規模進入校園?
網傳江西贛州蓉江新區、深圳等地部分學校食堂采用預制菜,但當地相關部門和學校大都予以否認。
江西贛州蓉江新區社會事務管理局表示,學生餐食由中央廚房統一配送。配餐企業負責人稱,每日采購新鮮菜品,從未采購預制菜。
記者聯系深圳市寶安區、龍崗區多所學校,校方均否認采用預制菜。“我們教育集團的學校都是自營食堂,每天采用新鮮食材,菜品都是現炒的。”一位不愿具名的學校教務處主任告訴記者。
那么,預制菜究竟是否已大規模進入校園?中央廚房配餐是不是預制菜?
多位受訪人士表示,目前進入校園的主要是熱鏈盒飯或供學校廚房烹制的凈菜和半成品菜肴,大都未使用加熱即食的料理包。有業內人士認為,如果采用中央廚房配餐,以“半成品”模式進入校園食堂,也屬于使用預制菜的范圍。
在廣州某中學開放日,學校邀請家委代表參觀食堂,并發送現場照片到家長群。有家長告訴記者,有現場切、炒蔬菜的照片,但一些雞腿、鹵肉、扣肉等,并未看到現場切、煮的照片。有學生告訴記者,他吃了兩年食堂,有些肉類菜味道永遠一樣,感覺是機器標準化做出來的。
山東濟南一名小學校長表示,不少公辦中小學校未配建食堂,學生午餐只能通過配餐公司解決。學校明確要求配餐公司不得使用預制菜,如肉丸不能從市場上買半成品再加工,只能用新鮮肉現做。
據海口市瓊山區教育局基礎教育辦主任張泰期介紹,目前瓊山區義務教育學校主要通過校內食堂、配餐企業供應兩種方式提供午餐,有13所學校開辦食堂,15所學校依靠企業配餐。采用配餐方式的供應企業,是經學校、瓊山區人大代表、家長代表等實地考察并溝通商議后最終選擇的。
記者采訪海口市多家公立學校,校方普遍表示學校營養餐未使用預制菜。記者從龍華區一所公立小學獲悉,學校通過招投標選擇配餐企業,但中央廚房制作、配送的飯菜也不盡如人意。
盡管多地學校否認采用預制菜,家長們仍顧慮重重。在“如何看待預制菜進校園現象”的話題投票中,有超過80%的網民選擇“不贊成”,僅有不到10%的網民認同。
該如何看待“預制菜進校園”?
家長反對預制菜進校園的理由,主要集中于兩方面:
一是質疑預制菜的安全和質量。不少家長擔憂,預制菜中添加劑過多或加工過程中衛生條件不良,將給學生健康帶來風險隱患。
一名三甲醫院的營養科主任認為,一些預制菜食材質量一般、高油高鹽,部分脫水蔬菜營養流失,增加了肥胖的可能,不利于孩子身體健康。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員張春暉認為,理想狀態下,預制菜在原料把控上可能更好;伴隨技術升級,企業大都會采用速凍鎖鮮、天然抑菌抗氧化、冷鏈配送等新技術。在這種條件下,很多預制菜實際可以做到添加劑減量添加,尤其是采用熱鏈配送和“雙廚房”模式配餐的學生餐,不需添加防腐劑。
張春暉說,實際操作中,難免會有一些商家使用劣質食材、生產不規范、衛生不達標、包裝材料及冷鏈運輸不過關,導致食品不安全、菜品變質。
二是質疑知情權和選擇權難以得到保障。“涉及孩子長期健康的食品,是否使用預制菜,學校必須公開透明,讓大家可以選擇、可以監督。”家長胡女士表示。
教育部、市場監管總局和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強調,學校在食品采購、食堂管理、供餐單位選擇等重大事項上,應以適當方式聽取家長委員會或者學生代表大會、教職工代表大會意見,保障師生家長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
江西贛州一些家長反映,當地啟用中央廚房配餐模式前,學校并未征求家長意見,這意味著配餐方并未向家長充分告知其菜品生產方式,至于配餐是否為預制菜,家長們無從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