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mRNA疫苗技術的兩位功臣,卡塔林·卡里科和德魯·維斯曼。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張文宏教授在10月4日
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mRNA疫苗技術的兩位“功臣”,卡塔林·卡里科和德魯·維斯曼。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張文宏教授在10月4日發表于“華山感染”公眾號上的文章中點評mRNA疫苗技術獲得諾貝爾獎時稱,“mRNA疫苗技術的落地,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又一次“盜火”,預示可能會帶來生物醫藥領域的巨變。
張文宏稱,人類識別外來病原體的核酸并誘導強烈的炎癥反應,通過炎癥反應消除病原體,這是人類進化中形成的保護機制,是人類在自然界生存數百萬年的免疫力密碼。
“mRNA疫苗技術的落地正是繞過了人類數百萬年形成的核酸識別與炎癥反應,讓mRNA疫苗實現在體內靶向分子的表達。”張文宏寫道,“這一技術落地是人類科學的又一次底層技術突破,會帶來我們難以預計的生物醫藥領域巨變。”
張文宏稱,與歷史上的減毒活疫苗、滅活疫苗,以及重組蛋白疫苗不同,mRNA屬于核酸疫苗,在新冠疫情中首次用于人類對抗疾病,系通過直接注射mRNA在體內表達特異性蛋白來保持持續的免疫應答,建立很強的免疫力。
“由于在疫苗的制造工藝上不需要再進行蛋白的表達和純化,只要合成基因就可以了,對疫苗的制造工藝而言是一次極大的技術突破,用于應對新冠這樣的突發傳染病,優勢非常明顯。”張文宏評論道。
他認為,更重要的是這類技術的臨床應用從此打開了一個新的天地。“通過mRNA 技術用于疫苗的研發和應用,以及應對大流行的成功,標志著人類掌握了直接輸注核酸在體內表達所需要的疫苗成分或者其他疾病治療所需要的蛋白組分,對于腫瘤性疾病、遺傳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將帶來極大的前景。”張文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