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盡管金星在許多方面與地球非常相似,但它是一個地獄世界——溫室效應失控、表面大氣壓力是地球的92倍,平均溫度超過462℃。一項新的研究表
盡管金星在許多方面與地球非常相似,但它是一個“地獄世界”——溫室效應失控、表面大氣壓力是地球的92倍,平均溫度超過462℃。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大約35億-45億年前的早期金星,或許有孕育生命的可能。
美國布朗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模型演化表明,早期的金星可能也和地球一樣發生過板塊運動,這一過程對于生命的產生至關重要,大大增加了金星早期孕育微生物生命的可能性,因為地球正是由于板塊運動,形成各個大陸和山脈,穩定地球表面溫度,發展出有利于生命形成的環境。但之后金星卻退出了板塊運動狀態,變得不宜居。
同時,當時的金星大氣中還存在氮氣、二氧化碳。
據悉,研究小組已將有關成果發表于《自然天文學》上。
研究人員還把地球的有關數據也輸入模型進行演化,最終發現地球發展也符合該模型。
“我們很可能在同一太陽系中同時有兩顆行星在板塊構造狀態下運行——相同的構造模式允許我們今天在地球上看到的生命,”馬特·韋勒在布朗大學的一份新聞稿中說。韋勒是該研究的主要作者,他在布朗大學擔任博士后研究員時完成了這項工作,現在在休斯頓的月球與行星研究所工作。
但是,金星上一定有什么不同的東西或發生過什么,才令板塊構造的作用停止。原因還有待進一步研究發現。
研究人員還表示,這種現象在行星中非常普遍,或許有一天地球也會金星化,變得不再宜居,因此了解其中的細節對地球可能有重要意義。